大宋的智慧 第七十二章皇帝的心
種子一旦埋進土裡,只要水分和溫度合適就會發芽最後破土而出,藍藍就是想在趙旭心田上埋一顆種子,希望這一顆種子最後能夠成長成籠罩心田的一棵大樹。
不過在皇家變態的教育面前,她不敢抱太大的希望,趙禎對兒子的教育看的非常的重,即便是不理睬朝堂上的風雲變幻,也要照顧好兒子的成長,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聽龐籍他們給自己匯報國家大事,而是聽趙旭背書……
今天也不例外,太陽升起之後,他就靠在軟榻上靜靜地等著自己的兒子過來。
透過窗戶看到兒子從長長的廊橋過來,這孩子竟然在路過荷塘的時候在宦官的幫助下從荷塘里采了一個蓮蓬,抱在懷裡一蹦一跳的向萬壽宮走來。
趙禎平靜無波的臉上頓時就浮現一絲笑容,這孩子很好,很孝順,不管是春花,還是秋實,他總是找最好的送過來給自己。
有一次這孩子不知道是聽誰說的,以為只要收集足夠的晨露煎藥,就能治好自己的病,於是這個孩子第一次在宮中大發脾氣,帶著東宮所有的侍從,奴婢在御花園收集晨露。
晨露收集到了,御醫說晨露偏寒,不是皇帝這個病軀能夠承受的,趙禎只是瞅了一眼兒子濕透的衣襟,以及那雙渴盼的眼睛,想都不想的就命御醫用晨露合藥,他不認為自己兒子的一片孝心就能讓自己一命嗚呼。
看到放在自己胸口的那支蓮蓬,趙禎很想抬起手摸摸兒子的腦袋,可惜這雙手已經不聽自己使喚了,只能笑眯眯的看著兒子,聽他給自己講述那個調皮的書院書生是怎麼進入書院大門的。
鄒同在一邊笑嘻嘻的道:「殿下,這是文信侯的故智。他向裡面走了一半,然後就迅速的轉身往回走,門子以為他想出去,然後就阻止他出去還命他回去,就這樣,文信侯就從書院外面回到了書院裡面。
不過這法子只能用一次。第二次就不靈了。」
趙旭從軟榻上跳下來怒道:「胡說八道,母妃說文信侯把這個法子用了無數次,每一次都能成功。」
趙禎啞然失笑,淑妃說的沒錯,雲崢這種以退為進的法子確實已經用了無數次了,也確實每一次都能成功,只不過使用的方法不一樣罷了,算起來,自己當那個看門人的次數最多。剩下的包括龐籍。韓琦,包拯,張方平都吃過這個法子的虧。
鄒同笑道:「殿下,戲法人人會變只是巧妙不同罷了,以前的時候啊,陛下就說過,這世上的人啊其實不需要活的多麼複雜,只需要掌握一手本事就能夠活的很好。所謂一招鮮吃遍天就是此意。」
趙旭挺起胸膛道:「我不一樣,母妃說了我是不一樣的。我要天下人的智慧都為我所用。」
趙禎聽了兒子這樣說高興地幾乎想要鼓掌叫好,自己年幼的時候可沒有這小子的這份豪氣,只能躲在東宮豎起兩隻耳朵傾聽宮外傳來的聲音,當劉娥的死訊傳來的時候,只覺得壓在自己胸口上的大石終於去掉了,頭頂高懸的利劍也消失了。只可惜多年生活在別人的淫威之下,自己身為一個君王的豪氣也蕩然無存了。
「 人能正靜者,筋肕而骨強;能戴大圓者,體乎大方;
鏡大清者,視乎大明。正靜不失。日新其德,昭知天下,通於四極。金心在中不可匿,外見於形容,可知於顏色。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不言之言,聞於雷鼓。
全心之形,明於日月,察於父母。昔者明王之愛天下,故天下可附;暴王之惡天下,故天下可離。故貨之不足以為愛,刑之不足以為惡。貨者愛之末也,刑者惡之末也……」
趙禎靜靜地聽著兒子背誦這部《管子,心術下》,這篇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那句「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不言之言,聞於雷鼓。」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告訴所有人對人語氣和善,他心裡就覺得好象是兄弟般的溫暖,對人惡語相加,他心裡受到的傷害比你用刀傷他還難受,不用言語的實際行動,就能像擂鼓一樣震撼人心。
這篇文章彭蠡先生也教過自己,還要求自己會背誦,至今趙禎都不曾忘記這篇文章。
也就是這篇文章形成了自己的執政風格,由於自己從不惡言傷人,即便是在自己最難堪的情形下也從來沒有出過惡言,以至於自己明明在很多的時候都非常的酷毒,天下人也把一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