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屠夫 第二百二十四章 李綱到滄州
更新:09-08 05:23 作者:祝家大郎 分類:軍事小說
李綱李伯紀終於到了滄州,從東京到滄州,路途並不很近,二十多天一個月內的腳程。顯然這李綱也是來得極快的。
鄭智與李綱二人雖然算是熟人,卻是也沒有真正打過多少交道。鄭智也是僅憑李綱對於戰陣的興趣,大概判定李綱與自己興許會是一路人,鹽山縣知縣空缺,請調李綱來鹽山任知縣,李綱欣然前來,也表達了李綱對於鄭智的一個態度。
兩人在經略府見面,寒暄之後,李綱竟然多話不說,直接開口就問:「鄭相公,我在路上就聽聞有幾千上萬的賊寇來打清池,卻都被相公輕而易舉殺退了,如此精彩的事情,卻是錯過了。」
鄭智看得李綱神采飛揚的樣子,笑道:「伯紀,你這只是道聽途說而已,一共不過兩千餘賊人,以反賊柴進為首,陣斬便有一千四五百,逃了六千百號人。伯紀你一來便說這打仗的事情,當真是白考了個進士,哈哈……」
李綱聽得鄭智調笑,也笑道:「讀書讀了十幾年,當真無趣,但是這戰陣還從來沒有見過,實在遺憾。」
鄭智心想這李綱當真是這個時代的異類,古往今來,投筆從戎的有不少,能說讀書無趣的讀書人,從古至今也不多,這個時代的人對於聖賢之道都保有一份至高無上的崇敬。
鄭智看著李綱一說到戰陣就兩眼放光的模樣,笑道:「伯紀妙人啊,若是他日你領兵上陣,不知是一個什麼模樣?」
李綱聽言,更是來了勁頭,答道:「最近這孫子兵法,我已爛熟於胸,有朝一日我若領兵了,必然智計百出,運籌帷幄。」
鄭智聽言笑了笑,一般沒有見過戰陣的人,對於戰爭大概也就是這麼個想法,如何其謀劃策,克敵制勝,看得李綱這般模樣,鄭智再問:「那伯紀覺得哪些事情能決定勝敗?」
李綱想也不想,笑道:「良將得勝,庸帥則敗。孫臏伏龐涓,減灶之計,令龐涓孤軍深入,便是奇謀得勝。秦之白起,圍趙四十萬,從此唯秦獨大,也是將帥奇謀。相公以為然否?」
鄭智看了看李綱,這個年輕讀書人並不是沒有智慧,而是對戰陣還沒有深刻的認識,有宋一朝,重文輕武,便是這個模樣。不說年輕李綱,便是這朝堂之上穩坐的那些士大夫,又有幾個懂得兵事,興許大多還沒有現在李綱這麼一個簡單的見識。
興許更多人以為兵多將廣就能得勝,孫子還說,有敵十倍,圍之能勝。天下禁軍八十萬,這天下太平得緊。
鄭智摩挲了一下雙手,慢道:「戰要勝,唯有幾條良策,一是士卒精悍,紀律嚴明,令行禁止。二是武器精良,鐵甲厚重,馬匹良健。三是有錢有糧。唯此三者之後,才有將帥之謀。守成之將也可,進取之將也罷,只要不是蠢材,戰可不敗!不論如何奇謀良策,最終也是士卒兵刃廝殺,上將之才可大勝,中將之才可小勝,下將之才可不敗,無才之將便不論。」
李綱聽言一臉驚疑,這個理論,當真是與所有兵書說得都不一樣。卻是也沒想,書寫兵書之人,必然知兵事,兵書之上,自然只寫打仗的辦法,卻是不寫多少打仗的基礎。鄭智說的就是打仗的基礎,什麼才是打勝仗的基礎。
雖然影響戰爭勝敗的因素太多太多,鄭智說的便是基礎,沒有這些基礎,哪裡來的勝利。三條說白了就是士氣勇氣,裝備水平,經濟水平。不然領兵將軍再有奇謀,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圍之不緊,攻之不克,守之不御,哪裡還有勝利可言。
「相公,若是沒有良將,如何能克敵制勝?」李綱內心有些顛覆,出言再問,心中也在思考。
「此乃相輔相成,有精良軍隊,有良將,自然克敵制勝。戰陣是謀略不假,卻非小道之謀,實乃大局之勢,士卒軍將勇武才是得勝的基礎。」鄭智說道,卻是也難以說太多,兩人如此交談,真要把戰爭進行深入分析,一時之間也難以面面俱到。
卻是這一番談話,鄭智心中已然產生了要建立軍武學堂的想法,用現代的分析模式整體對戰爭進行深入的解剖。戰爭的必要性,戰爭的準備,軍隊的訓練與思想工作,戰爭方式的實際應用之法。
「相公是不是說只要軍隊精良,戰事不敗?」李綱聽得前後言語,自己總結了這麼一句。
鄭智聽得李綱的總結,想了想之前自己所說的話語,似乎真傳達了這麼一個理念,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