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量的增加使得梅城能夠在城市建設方面有更多的選擇,新建的樓房也變得較以前更加的穩固。
因為有了大量的鋼鐵,鑄造大量硬幣成為了可能。梅笑寒小的時候就愛收藏硬幣,所以對各種款式的硬幣有著特殊的喜好。
但是想要鑄造出規格大小一致的硬幣必須要有模具。金屬貨幣的廣泛鑄造和使用,開始於春秋戰國之際。秦漢以後鑄造統一的貨幣。
齊國故都臨淄出土了一件「齊去(法)化(貨)」銅範盒,呈長方形,背面平整,四周有邊,內底平列兩把陽文齊刀幣,直澆口居於中心,內澆口與刀背和柄相接,兩側設有定位的子母榫。
它所翻制出的泥范具有統一的規格,可以鑄出大小相等輕重一致的刀幣。將許多范片層疊合起來,外面用草拌泥包糊,烘烤後成為一套疊鑄范,利用中心的垂直澆道,可以一次鑄成多個錢幣。可用於直接鑄錢的陰文銅範,設有合范用的子母榫,范面中心開設直澆道,兩側設內澆口與各錢腔相通,錢腔對稱排列,有兩排、四排、六排、八排。
西漢鑄錢在模具設計、造型材料選擇和澆鑄系統安排等方面都有新的發展。鑄范形狀有長方形、橢圓形和圓形三種,其中以圓形范最多。東漢時出現兩端澆鑄的石范,呈長方形,分正背兩扇,每扇刻四個「契刀五百」錢腔,兩端不相連通,各開一個澆口,合范後先澆鑄一端,反過來再澆鑄另一端。此錢較長,澆鑄時容易憋氣,在刀幣柄部開氣孔,保證鑄錢的質量。
唐代開始用錢模製范。
據《唐會要》記載:鑄開元通寶時已採用蠟模。明代鑄錢時用錫雕制「母錢」(錢模),將它鋪在特製的框面上,反覆做成十多框錢範,用繩捆綁在一起進行澆鑄。這種工藝一直流傳到清末。
由於金屬幣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損,流通壽命長等優點。它除了自身所具備的貨幣職能外,還有很高藝術欣賞和收藏保值功能。然而硬幣是怎麼形成的呢?整個硬幣的製造過程可以歸納為三個基本內容: 選材和坯餅處理、設計制模、壓印。
1. 比較常見且相對價格低廉的金屬被用來鑄造低面額硬幣,通常採用銅、鋅、鋁等金屬。
2. 將選擇的金屬放在熔爐中熔成液態合金。
3. 澆入槽中,冷卻進行壓製成條片 (較厚)。
4. 在液壓車間將較厚的條片進行數次滾壓,使之成為厚度符合坯餅要求的條片。
5. 將條片衝壓成半成品的坯餅,並等待進一步加工處理。
6. 硬幣由坯餅壓印而成,所以坯餅的好壞直接影響成品的質量,因此坯餅的處理非常關鍵。
7. 從合金條片上衝壓下來的坯餅非常粗糙,並且不光滑,需要進一步的精加工。
8. 設計好硬幣兩面的圖案。9. 設計制模,將選好的圖案由雕刻師手工雕刻完成。
10. 壓印硬幣,沒有問題基本就可以投放到市場流通。
然而每個硬幣的硬幣的材質都不一樣。
zg 第四套人民幣硬幣:
1 角硬幣鋁鎂合金 (1999)
1 角硬幣不鏽鋼 (2005)
5 角硬幣鋼芯鍍銅合金 (2002)
1 元硬幣鋼芯鍍鎳 (1999)
鋼芯鍍鎳具有鐵磁性的金屬元素,它能夠高度磨光和抗腐蝕。主要用於合金 (如鎳鋼和鎳銀) 及用作催化劑 (如拉內鎳,尤指用作氫化的催化劑),可用來製造貨幣等,鍍在其他金屬上可以防止生鏽。
1 元鋼芯鍍鎳,5 角鋼芯鍍銅,1 角從 05 年開始是不鏽鋼的,之前的 1 角都是鋁鋅合金.
化學性質分開單獨看就可以,鍍在外層的金屬不改變內在合金(鋼)的性質.
鋼的定義:以鐵為主要元素,碳含量一般在 2.0%以下並含有其他元素的金屬材料,鋼與不同元素的合金性質有很多差別,通常都是為了不同目的而合成的,總的來說,越優質的鋼含雜質越少.
鉻含量在 13%以上的鋼就是不鏽鋼,耐腐蝕性耐磨損性都很強.
鎳鍍在其他金屬上可以防止生鏽,有磁性和良好的可塑性;在空氣中不被氧化,溶於硝酸.
銅有很好的延展性. 導熱和導電性能較好. 銅和它的一些合金有較好的耐腐蝕能力,在乾燥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