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五百八十四章 最省事的辦法
三產這個詞,最早是指第三產業,也就是一些生產業或者生活業。改革開放之初,許多企業都有大量的職工子女待業。為了安置這些待業青年,各企業紛紛興辦勞動服務公司,搞些服務項目讓待業青年們有點事情干。由於勞動服務公司的業務大多數屬於第三產業,因此這類公司便被稱為三產公司。
再往後,三產就成為單位附屬機構的俗稱,有人總結三產公司的作用有三個方面,分別是責任外移、人員分流、利潤調整。進入90年代,安置待業青年的要求日益減少,三產公司的職責逐漸轉向為單位提供創收。
馮林濤所在的堆型設計室共有40多名技術人員,由於收入低、待遇差,過去一年時間裡,已經有5個人跳槽離開了,餘下的也是人心思動,像馮林濤這樣心無旁騖埋頭工作的,可謂是鳳毛麟角。馮林濤能夠做到這一點,當然不是因為他的覺悟比別人高到哪去,而是因為他根本就不差錢,堂哥馮嘯辰從辰宇公司給他的分紅,一次就有200多萬,存在銀行里吃利息都比他的工資要多出許多倍了。
為了穩定隊伍,公司號召各部門各顯神通,在完成本職工作之餘,想辦法創收,改善職工的待遇。為了避免大鍋飯的弊端,公司允許各部門自己截留創收收入,在本部門內分配。換句話說,就是讓大家自己去想辦法掙錢,掙到的錢歸自己花,掙不到錢也怨不了公司。
別的部門都在想辦法創收了,堆型設計室自然也不能免俗。設計室領導徵求大家的意見,以設計室的名義開辦了一家技術服務公司,希望能夠用設計室里這40多名頂尖技術人才的智力賺一些外快,給大家發點獎金。
願望是非常豐滿的,但現實卻是骨感的。技術服務公司成立了,設計室還擠出了一點錢在報紙的中縫做了幾期廣告。可開張好幾個月,總共才做成了兩單業務,一單是給一家公司的電腦殺了一次病毒,另一單則是派人去給一家公司的職工做了一次ds系統的培訓,兩單毫無技術含量的業務,給設計室總共賺到了200元錢,每名職工連5元錢都分不到。
「你們一群書呆子,哪會做生意啊。」
聽完馮林濤的講述,馮嘯辰幸災樂禍地笑了起來。他雖然沒有親眼見過馮林濤的那些同事,但也能想像得出這些人去做生意是什麼樣的一種表現。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專業分工的,這些技術人員能夠設計出地震都震不垮的核反應堆外殼,但在賺錢方面,幾乎都是白痴,讓他們去做搞創收,真是趕鴨子上架了。
其實時下科研機構通過為社會提供科技服務搞創收,也不算是稀罕事。但核電公司實在是門檻有點高,一般的單位根本不會想到要去核電公司尋求幫助,就算想到了,恐怕也不敢去吧。這就是馮林濤他們設計室的天然缺陷,如果他們是什麼化工設計院、交通規劃院之類的,找業務的難度也會小得多了。
「有什麼辦法?」杜曉迪在旁邊插話道,「這種情況,可不單是林濤他們單位,我們工業大學也是這樣的。不過我們比他們強一點,我們是通過面向社會辦學來創收,好歹是我們熟悉的業務。不過,讓蔡教授這種專家去給人家講計算機操作系統,你不覺得是浪費嗎?」
「蔡教授怎麼會去講計算機操作系統呢?」馮嘯辰目瞪口呆,老蔡分明是個金屬材料學的教授好不好,跟計算機操作系統隔著好幾座大山呢。
杜曉迪道:「現在社會上是電腦熱,很多單位都買了電腦,大家都想學,所以辦電腦培訓班是最容易的。我們材料系曾經辦過焊接技術班、金屬材料熱處理班,可是根本就招不到幾個人,沒辦法,就只能跟著潮流辦電腦班了。」
「那也輪不到蔡教授去講課吧?最起碼,應該是像你這種青年教師去講課才對啊。」馮嘯辰道。
杜曉迪道:「我們是輪著去上課的呀,因為上課能另外拿一筆課時費,不上課的只能拿系裡平均分配的那一份。有些老師不懂電腦,沒法上課,還嫉妒我們這些懂電腦的人呢。」
馮嘯辰暴汗,他問道:「那你呢,也去上過課嗎?」
杜曉迪道:「系裡知道我懂電腦,所以也給我排了課。不過我說家裡孩子小,你又長期在外地出差,家裡忙不開,就把分給我的課時轉給家裡經濟比較緊張的同事了。為這事,我們同事感謝了我好幾次呢。」
「唉!」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