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極品閒人 第二十章執以師禮
更新:04-21 10:11 作者:刺刀特種兵 分類:軍事小說
杜睿想著,對李承乾拱手一禮,道:「不知秦兄何以問突厥事?」
李承乾忙道:「實不相瞞,家父也在朝中為官,自渭橋之盟後,突厥不顧信義,屢屢翻遍,屠我城池,擄我子民,家父身為社稷重臣,自是每每因此而憂心,身為人子,卻不能為父分憂,在下也是慚愧難當,近聞杜公子大才,特來求教,還望公子不吝賜教。//www.yibigЕ.com//」
杜睿聞言點點頭,沉吟了片刻道:「今日突厥之於我大唐,便如當年匈奴之於兩漢,突厥人生活習慣原始,不事農耕,喜逐草而居,且突厥人自幼便生長於馬背之上,以遊獵為生,弓馬嫻熟,我大唐的弓箭最多可射兩百步,而突厥人的弓箭卻可於縱馬奔馳之間,射中三百步之外的目標。況且突厥騎兵來去如風,飄忽不定,今日在東,明日在西,反觀我朝,因久事農耕,民眾喜安,於兵事處,與突厥作戰,更多時也以建城據守,縱使取勝,也無法做到斬草除根,突厥人要來便來,要走便走,勝則洗劫錢財,擄掠人口,敗則縱馬遠遁,無跡可尋。」
李承乾聽著,眉頭也漸漸的皺了起來,隨聲道:「杜公子所言,確實切中要害,卻不知,我大唐欲要勝他,該如何行事?」
杜睿笑道:「若要勝突厥,卻也不難,突厥人不事生產,以劫掠為生,必不能長久,而我大唐富有四海,天下之民,何止億萬。欲要徹底剿滅突厥,其一便是嬌其心志,劼利雖為一代人傑,然突厥事卻非他一人能斷,多賄金珠寶貝以分其心,讓其無法統一諸部,並力南下。其二便是易其風俗,將我中原所產絲綢,茶葉,瓷器等奢侈品大肆傾銷到突厥諸部,慢其心,墮其志,使之安於享樂,不思進取。其三便是大力推行馬政,使我大唐子民人人上得馬,控得弦,縱使不及突厥鐵騎精銳,然我大唐人多,用人海也能淹死突厥。其四便是分化瓦解,在下聽聞突厥除去劼利之外,尚有突利,可遣人結好突利,許之以利,便是無法使兩人反目,也要使突利於劼利南下之時陰奉陽違。」
李承乾聽著,不禁大為興奮,這些事情聽起來淺顯易懂,並不十分高明,但絕對行之有效:「杜公子!如公子言,突厥可破?」
「可破!」杜睿點頭道,「非但可破,一兩載之間,便可見分曉,只是不知破突厥之後,我大唐將如何對待罷了!」
李承乾不大明白,詫異道:「杜公子何出此言?」
杜睿想到歷史當中,那些一向標榜著寬厚仁慈,張口仁德,閉口王道的士大夫,心裡就不禁一陣氣悶,道:「我華夏自漢以降,於外族處,頗多仁惠,然東漢撫諸胡,而有五胡亂華,可見一味仁德王道,根本無法徹底解決邊患,唯有王霸並行,方才能一勞永逸。」
「王霸並行!?」李承乾一直以來受到的教育都是如何成為一個仁君,像杜睿這樣教他行霸道的還是頭一次聽到,「不知這王道與霸道又和分別。」
杜睿道:「所謂王道,便是行聖人之言,以王者的氣度去包容,對待他人,治理國家,孟子認為『王道』是實行仁政的根本,只有實行『王道』才能四海歸一。其實不然,王道和霸道是緊密相連的,二者相輔相成,不能獨立存在。王道即為仁政之道,君主以仁義治天下,以德政安撫臣民。霸道即為爭霸之道,君主憑藉武力,刑法,權勢進行統治。在下認為王道為霸道奠定基礎,霸道為王道提供條件。而單純以為只實行王道或霸道就能使天下大治,卻是偏頗了。『王道』誕生於社會穩定時期,『霸道』則在社會動盪中孕育而生。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混戰,社會動盪,戰國後期形成七雄割據的局面,分裂混戰了幾百年的華夏大地上終於出現了些許統一的氣息,而唯一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便是秦國了,倘若秦國此時奉行王道,大施仁政,會有這麼快的一統天下的局面嗎?不會,可能天下還會混戰幾百年。原因何在?如若秦不東出,那麼秦國與六國間則始終處於相對平衡,他們之間會互相蠶食,戰爭不斷,統一大業遙遙無期。王道和霸道均產生和作用與特定的歷史環境,正如蕭何所言:用一般的將軍,漢王只能立足漢中自保,如欲爭天下,則非韓信不能。同樣,若果戰國後期秦奉王道棄霸道,則七國只能安邦,不能定國。在動亂年代,若把霸道比作鴻鵠之志,那麼王道就有些鼠目寸光了。當然不能否認王道,但如果一味奉王道為真理,為不可動搖的思想準則,卻也不行,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