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閒生活 第五十四章 認真的一箭
殿外的凍雨還在下著,關中溫暖驟降,凍得猝不及防,東宮的菜種得早,也不知會不會凍壞了菜苗。
李承乾喝下一口熱茶,沒有第一時間答應,而是看向一旁,「於詹事?」
于志寧連忙回道:「殿下有何吩咐?」
李承乾先是擺了擺袖子,一手放在膝蓋上,目光打量著武士彠,道:「現在朝中要告老還鄉,大概是個什麼樣的章程?」
「回殿下,按照官階,若尋常侍郎以下,吏部批覆便可以,倘若侍郎以上則要陛下批覆。」
李承乾笑了笑,道:「應國公,為何不去驪山向孤的父皇告老辭官。」
「臣」武士彠欲言又止。
與去年相比,如今太子殿下表現出來的談吐越發強勢。
當初還是那位謙遜的太子,平易近人。
徐孝德坐在太子身邊,全神貫注,不敢疏忽殿下的半句話。
這位太子殿下,這一年成長得未免太快,言語間已有了威嚴。
「應國公不用拘謹。」李承乾嘆道:「今年,告老還鄉的官吏太多了。」
于志寧,徐孝德,武士彠三人皆是沉默。
就是因高士廉為,虞世南,王珪等人一步步退出朝堂,正值權力的更替階段。
如今這個朝堂,權力交接還是很順利,舅舅平穩過渡到了吏部尚書的位置。
房玄齡掌僕射之位,主持朝政手握大權。
當年跟隨父皇的秦王府舊人,一個個閃亮登場。
老人們也一個接著一個離開。
徐孝德遞上一份奏章,道:「殿下,這是應國公這些年的行狀。」
李承乾忽然一笑,道:「老徐,潼關的水位如何了?」
「回殿下,稍有起伏,可依舊比往年低了一尺。」
言罷,見殿下也沒打開奏章,而是放在一旁沒打算當場看,徐孝德只能蹙眉低著頭。
大風還在呼呼吹著,可以聽到凍雨沙沙落在地面的動靜。
李承乾抬頭又看武士彠,緩緩道:「應國公,不是孤不答應您告老,此事還要與房相他們商議,還望您不要著急。」
「喏。」武士彠躬身行禮,「老臣先告退了。」
看他轉身就要離開,李承乾又道:「徐長史,送送應國公。」
等徐孝德與武士彠一起離開,于志寧低聲道:「殿下,其實徐長史一直是個熱心腸的人,自從應國公來長安,已為他奔波多日。」
李承乾看著徐孝德的奏章,都是這些年武士彠在中原奔波的種種事跡,武德八年調任揚州,武德九年調任豫州,又是出任利州,再是調任荊州。
大半個中原自南向北,都快被他走遍了。
其實武士彠算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只不過在大唐能臣人才輩出的年代,貞觀一朝群星閃耀,大唐的人才都快變得不值錢了。
武士彠也在房玄齡,岑文本,或是長孫無忌,褚遂良這些人的光輝下淹沒。
再者說武家是商賈出身,當年為了資助涇陽起兵的皇爺爺,幾乎是用盡了家產。
光憑武士彠與皇爺爺的交情又能如何?
可現在坐在皇位上的是父皇
如果父皇還看當年交情,用還人情的方式補償他們,兌現當年的許諾,這朝堂早就亂得不成樣子。
就如當年的關隴門閥支持皇爺爺起兵,當年的承諾都是皇爺爺給的。
現在呢?
父皇即位之後,根本不搭理他們關隴門閥。
當年情面,哪有社稷重要。
李承乾看完了奏章,低聲道:「以往武家都是經商的,他們現在還經商嗎?」
于志寧回道:「不再經商了,應國公前來告老也有緣由,他的家眷都在并州,而現在他的身邊只帶著一個小女兒,多半是回鄉心切。」
李承乾吃著茶葉蛋,也給于志寧一顆,「於詹事?」
于志寧剛剝了蛋殼,還沒吃,只好又將剝了殼的茶葉蛋放入碗中,端坐著道:「殿下請講。」
「你這些天一直都在中書省辦事。」
于志寧道:「正是。」
「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