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
更新:09-15 18:16 作者:蘭徹二世 分類:軍事小說
夏收過後的番禺城,顯得格外的熱鬧,叫賣聲不絕於耳,來來往往的小販,路人,嶺南各州,北方各國,以及海外番國的商賈,絡繹不絕地奔向這個南海霸主的都城,盡情地兜售著各類產品。
來自嶺南六十州的糧食,銅錢,特產,源源不斷地運送到番禺,供給給這些貴族們,官僚們,軍隊,以及皇宮裡的皇帝。
舉國供養一都,乃此時的常態。
大運河為何開鑿,最起初的目的就是想將南方的物產運送到洛陽,讓皇帝與貴族們消費,結果,隋煬帝楊廣鑿起興了,為了保證征伐高句麗的後勤,開始南北大串聯。
國家就崩了。
近的不提,就說商王朝,為了供養規模龐大的祭祀,以及天天吃喝玩樂不斷繁衍的貴族,就跟蝗蟲一般,吃完了一地,就換一個,短短兩百多年,就換了六個國都,等到盤庚時期,選了一個肥沃的殷地作為國都,終於穩定下來。
後來還是不夠祭祀跟貴族們吃,畢竟貴族飽暖思**,子嗣一大堆,後來只能把政治中心遷徙到朝歌,勉強維持著。
唐朝是比較有計劃,是洛陽和長安輪流吃,索性兩個都是大城市,能夠消耗得起。
宋朝的開封離南方近,自然金錢不缺,再加上掃蕩似的財政政策,地方枯竭,全國財務集一身,唐朝時顯赫的一揚二益,完全沒有了存在感。
對於番禺城的商業的繁榮,李嘉完全能夠感受得到,轉運使們將各州的大部分賦稅運送到番禺,短暫的讓番禺城熱鬧了一番。
為此,也是為了收買人心,李嘉特地補發了一個月的薪俸,當作獎勵,高級官吏不以為然,低層官吏自然歡喜,贊了幾句都督威武,心底的想法自然難以窺探。
「鹽價,目前市價為一百零八錢,回落五十錢——」
「米價,每斗二十錢,少於前月十錢……」
「雞蛋十枚鉛錢一顆……」
「茶價多於上月十錢……」
每周休沐日,李嘉都會在自己的書房中,傾聽皇城司對於番禺城的各種情況的匯報,尤其是物價方面,重中之重。
在封建社會,以糧為綱,農業是一切的基礎,這也是開國時,第一個改革的,往往是農業,古今亦然。
糧價就是統治者的天氣預報,價格越高,代表著統治越發的危機,反之亦然。
所以在唐太宗時期,每斗幾錢的價格,獲得了後世一致的稱讚。
到了唐末,糧價飆升,每斗百錢,千錢的情況,不勝枚舉,這意味著統治的不穩。
「穀賤傷農啊!」李嘉嘆了口氣,糧價降低,對於城市居民而言,自然是歡喜的,大部分的農村民戶而言,市價都那麼低,收購價自然更低。
「也只有郎君您才在意這些,往日,皇帝們只在乎珍珠夠不夠,工匠足不足,有了您,咱們大漢百姓才有福氣啊!」
田忠適時地插話,一臉敬佩的表情。
「別奉承我!」李嘉笑著說道:「在其位,謀其政,我既然坐到了這個位置,自然也得撐起這個責任!」
「皇帝畢竟沒下過民間,自然不會知曉民間疾苦,百姓苦,農夫更苦……」
「對了,這次夏收,各地運了多少糧食錢財進來,這物價降了不少,量很多啊!」
「左藏,進糧五十七萬石,損耗十萬石,實進四十七萬石,鹽一萬石,茶五千石……」
提起這個,田忠立馬精神起來,大腦思考了一會兒,直接說道:
「右藏進綢緞兩萬三千匹,珍珠一百石,瑪瑙兩百石,牛五百頭,羊五千頭,海魚一萬石……」
南漢的國庫繼承自唐朝,分為左藏與右藏。
左藏掌管全國賦調之正數錢物,右藏掌邦國寶貨,即各地貢品。
左藏財賦的收入,在不同時期多次變化,但庫儲基本分為租稅、財產稅和雜稅,左藏的各項財賦支出,主要是維持朝廷機構的存在和政務的辦理,經費首先是百官的俸祿,其次是浩繁的軍費,故官吏的俸祿和龐大的軍費以及皇室的豪奢,是國庫的三大沉重負擔。
至於驛道修築、江河疏理、貧荒賑恤等卻占比例很小。
右藏貢品收入也是隨時間不同而具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