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
更新:09-15 18:17 作者:蘭徹二世 分類:軍事小說
科舉這東西很神奇,自從在中國發明以後,就不斷的流傳到世界各國,然後又不斷的發展,哪怕後來改名字,叫做公務猿考試,但依舊改不了它的本質。
科舉的本質是什麼?以學問為高低,來篩選官員。
那為什麼以學問呢?而不是以別的呢?因為中國歷史太長,啥亂七八糟的選官方法都試了一遍。
以血緣遠近為官,到了春秋時期,已經落伍了。
以品德高下為官,兩漢的舉孝廉證明,私心太多,不符合傳統。
以軍功大小為官,短短的秦朝,讓後來者畏懼不前。
到了魏晉南北朝,開始拼祖宗了,祖宗越牛逼,你就越牛逼,結果也破產了,腐朽的東晉倒下了。
隋唐時日的科舉誕生後,一下子就完全收買了人心,學問是看的著摸得見的,而且簡單粗暴,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太刺激了。
就跟買彩票一般。
元朝停了科舉,幾十年就被打回了草原;清朝開科舉,坐了兩百多年的江山,結果被忽悠停了,於是幾年後,就失去了天下,原本還可以多堅持幾年的。
唐朝的科舉雖說有種種弊端,權貴們可以隨意干涉,而且還不糊名,但相對公平的環境,依舊延續下來。
南漢汲取了唐亡的教訓,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雖說短短几十年來軍隊腐朽,貪官盛行,但竟然沒有發生一起軍變。
在這個亂世,實乃罕見。
而科舉,則是劉氏吊在嶺南萬民眼前的胡蘿蔔,再加上擴大興王府面積,呈現霸都之相,所以穩坐皇位。
天知曉中原多少年沒有開過科舉了,中原的士子們為了官位,都跑到南唐去參加科舉,所以南唐文風鼎盛。
一聽到文人抱怨,李嘉心中順利就想起了這個,準備拿出這個殺手鐧,收攬人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者,不在乎士農工商,士在前,農為本,把這兩者收攏好,所謂的工與商,就是手到擒來。
沒有農,其他三位都得餓死,而士又是統治階級,蛇無頭不行。
農民那裡,李嘉先是減免了大量的雜稅,又派遣轉運使專門負責收稅,起碼減少農民一半的負擔,這些已經讓農夫們驚喜了,再來就過猶不及。
士人那邊,李嘉也不過是將閹割令給廢除了,雖說收買了一波人心,但來的快,去的也快,到底是事不關己,維持不了多久。
「只有舉行科舉考試,才能收買地方的豪紳們以及寒門士子的心,用後世的話說,他們才是中產階級,橄欖球的最粗部分!」
李嘉心道,收買人心也是需要分寸的,過多則廉,過少則苛,其中的分寸拿捏十分關鍵。
比如大宋,對於文人太過於恩寵,結果人家恃寵而驕,蹬鼻子上臉,對著皇帝都敢噴唾沫星子,在後世自然看作是賢君良臣,但在手握權力的人看來,這就是軟弱無能的象徵。
所以後來權相層出不窮,廢立之事不絕於耳,就沒有幾個正兒八經繼位的,不是太后選擇,如向太后於宋徽宗;就是提前退休,宋高宗於宋孝宗;群臣擁戴,宋寧宗等。
當然,科舉考慮就是選拔人才的,對於不糊名之策,李嘉卻看不上眼。
而且,地方推選的貢士,全憑地方官員的節操,良莠不齊,確實需要改革了。
為了收羅人才,更是為了杜絕地方的私心,李嘉決定此次來場大的。
「來年科舉,定在四月,各州縣非娼、優(伶優)、隸(縣衙衙役)、皂(軍中執役的人)者,皆可至京城,無須地方舉薦……」
低矮的城牆有些殘破,其上,突然就懸掛了一個黃布,一群男女老少皆圍而觀之,一個衣衫較為破舊的年輕人,正站立在皇榜前,朗聲讀誦著,聲音清脆爽朗,眾人都很樂意聽下去。
「王小郎君,這皇榜是甚個意思?」一個牙齒殘缺的老頭子,一臉興奮之色,顯然他已經知道其中的意思,但還想再次確認一下。
「朝廷為了野無遺賢,特地頒發皇榜,明年四月,將再行科舉,只要不是娼、優、隸、皂四者之後,皆可自行參與,無須州縣舉薦——」
瞧著這位年紀頗大的老頭,王訓雖然疑惑,但仍舊認真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