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
更新:09-15 18:18 作者:蘭徹二世 分類:軍事小說
「林仁肇終於死了——」
來自洪州的奏報很及時,射聲司也行動快速,不及一日功夫,李嘉就知曉了洪州的具體情況。
到這時,虔州才傳來消息,說林仁肇奪船而走,不知所蹤,陳兵以及黃陽兩人上奏摺請罪。
李嘉看了一眼,心中頗有些感慨萬千。
在五代宋初這個時間點,相對於北方而言,南方的將帥甚少,而北方由於戰爭連綿不斷,將星璀璨。
趙匡胤的義社兄弟,石守信,呼延贊,潘美,楊業,李繼勛,高懷德,郭進等等,皆是一時英傑,北地名將,就連老將慕容延釗,也北壓江陵,勢均力敵。
更別說,奪成都,迫孟昶東狩的王全斌了,後繼者,曹彬等人,也是一代人才,簡直是太令人嫉妒了。
郭榮留下的遺產還是太豐厚了。
南方,南漢的潘崇徹,周楚的楊師璠,南唐的林仁肇,此三人名聲還算響亮,但前二人在歸宋後,落寞無名,後者倒是有著南唐柱國的名聲。
對於林仁肇,李嘉迫切的想得到他,但卻又知曉,此人乃是一根筋,有著諾大的名聲,定然是不會歸降的,太過於可惜了。
「林仁肇克己奉公,一心熱枕,為臣,忠於君,為將,厚其卒,真乃國之英傑!」
李嘉感慨了兩句,心中的活動自然不被他人知曉,不過語氣中的遺憾,讓眾臣為之側目,大家都覺得,陛下這個惜才了。
「這樣的將才,死後定然名流青史,不能沒有諡號!」
李嘉沉聲道。
「陛下所言極是!」王寧附和道,雖然感慨於林仁肇之死,但心中卻頗多喜悅,林仁肇一死,江西十數州定然傳檄而定,江南滅國了。
是誰沒日沒夜的策劃?除了皇帝,就是他了,可以說,軍機處在協調戰事方面,已然贏得了諾大的名聲,他這個末相,是時候進步了。
「林仁肇厚其兵,忠其軍,死於戰,可謂是武人的榜樣,在這個亂世,不忠之臣甚多,這般的死節之士,須大肆讚揚,二來,也能收江西之兵心民心!」
王寧看來,死了的林仁肇,作用更大,更加的討人喜歡。
摸了摸鬍鬚,沉聲道:「諡號者,褒貶時人,林仁肇,武人也,應以武為先,再尋一席,可謂肅,剛德克就為肅,執心決斷為肅。」
「不妥!」李嘉搖搖頭,嘆道:「還是不夠,應為忠,危身奉上為忠。」
林仁肇作為南唐的擎天一柱,能力姑且不來,但為國捐軀還是需要大大的讚嘆。
諡號是帝王、諸侯、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跡及品德,給予一個評定性的稱號以示表彰。根據《逸周書·諡法解》中的記載:「惟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於牧野,終將葬,乃制諡,遂敘諡法。諡者,行之跡;號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則賜之善號以為稱也。」
由此可知,諡號應當從西周時期就形成了。
說來可笑,在這個亂世之中,由於禮崩樂壞,武人們只知道殺敵掠財其實對於諡號一類的並不在意,甚至可有可無。
畢竟人都死了,誰tmd還在意身後之命,能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不僅武人不在乎諡號,就連朝廷一般也不在乎,再加上唐朝以來,諡號規則的不明確,三字的,四字的,亂七八糟都有。
武人的諡號可以用文,文人也可以用武,比如,諸葛亮,忠武,郭子儀是武人,也是忠武。
當然,主要是唐朝皇帝們把諡號給玩壞了。
唐之前諡號基本上字很少,比如漢太祖劉邦,諡號就是「高」,隋文帝,諡號就是「文」。
你可曾知曉,唐太宗通稱,在當時一開始叫唐文帝?
武則天向唐高宗建言,認為先帝的諡號「文皇帝」不足以表達他的偉大,更無法體現唐高宗的孝心,結果唐高宗採納了,於上元元年(674年)給自己的父親加諡「文武聖皇帝」,這個諡號應當是中國古代皇帝諡號崩盤的開始。
因為按照正常的傳統,李世民應當被後世稱為「唐文帝」,從加諡之後就只有稱呼廟號「唐太宗」才方便了。
武則天相當於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後世紛紛效仿她,將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