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帝國:開局誅殺趙匡胤 第256章 社稷與親情(特鳴謝書友 紀書荒 的
更新:06-21 11:57 作者:天涯濁酒 分類:科幻小說
柴宗訓緩了好一會兒,看向戰戰兢兢的五名御醫道:
「眾位愛卿幾乎是我大周醫術最高之人,朕問你們,依你們的行醫經驗,太子成年後,智力可達何種程度?」
五名御醫互相望望,陸續開口回道:
「啟稟陛下,以臣等愚見,太子的病因乃是先天而來,民間類似狀況的孩童,長大之後,智力多似十歲以下孩童,正常生活還是無虞的。」
柴宗訓長嘆一聲,心想:太子乃一國儲君,未來的大周皇帝,若是十歲以下孩童智力,一輩子養尊處優則可,但要做為皇帝理大周一國之政,這如何擔當?
而皇帝若昏暗無能,朝堂中派系立生,紛爭不休,再釀晉惠帝之禍並非不可能。
自己一手打造出的大周盛世亦將毀於一旦。
柴宗訓命貼身太監打賞了五名御醫,吩咐他們對此事嚴守秘密後,讓他們退下了。
當天,柴宗訓坐在慶壽殿中沉思良久,忽然間又想起了漢宣帝之事。
因「巫蠱之禍」而長於民間的漢宣帝,自幼見慣了民間疾苦,「從囚徒到皇帝」的漢宣帝,親政以後不僅替漢武帝進行了正名,且同樣採取了「外儒內法」、「王道」與」霸道」雜之的治國方略。
劉奭作為漢宣帝與皇后許平君的長子,早在地節三年(前67年)便被立為了太子,並派飽學之士予以教導。
然而,由於當時儒家思想已經成為主流,負責教導劉奭的皆為儒學大家,結果導致劉奭從八歲被立為太子開始,便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漢書·元帝紀》便稱其「柔仁好儒」,而這顯然與漢宣帝的治國理念發生了衝突。
劉奭眼見父親重用法家人物,動輒以刑罰懲治下屬,尤其是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因為「刺譏辭語」便被處死,與自己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截然相反,便跑去勸諫,「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劉奭本是好心勸諫,然漢宣帝聽後卻是臉色一變,說道: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說罷,見太子劉奭並不認同自己的說法,漢宣帝這才長嘆一聲,說道,「亂我家者,太子也!」。
鑑於太子與自己在治國理念上的差異,漢宣帝實際上的確產生過易儲之心,並因此選定了淮陽王劉欽,原因便是劉欽「明察好法」。
然而,儲君乃是「國之根本」,易儲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最終導致漢宣帝沒能易儲的原因,主要在於二點:
一是漢宣帝劉詢自幼流落民間,受盡了民間疾苦,而其原配許平君正是其在民間所娶,因此兩人之間的感情極深。
二是劉奭並非庸才,除了治國理念與自己不符之外,劉奭在擔任太子期間,並無其他過失。
而最終的結果,眾所周知,西漢的衰落,正是從漢元帝劉奭在位期間開始的,聽信儒家,務虛不務實,朝堂與民生脫節。大臣只需會欺下瞞上,勾結逢迎等做官的本事,對百姓和社稷的貢獻,根本不在對官員的考量當中。
而現在柴宗訓面對的情況,則比漢宣帝面對的情況還要差,近似於晉武帝。
之後數天,柴宗訓除了上朝,都在考慮更立太子之事,焦慮之下,飲食不安。
而面對符太后、符皇后等后妃時,又要作出沒事人的樣子來,時間久了,令柴宗訓委實辛苦。
十一月七日午後,柴宗訓獨自在慶壽殿中休息時,吏部侍郎李沆求見。
想到李沆乃宰相李濤門生,頗受李濤推薦,為人又才幹出眾,忠心耿耿,柴宗訓於是召他來見。
不一刻,李沆已在太監和禁軍帶領下,步入殿來。
見禮後,李沆道:
「陛下,恕臣妄言:這幾日來,臣在早朝時見到陛下眉頭緊鎖,似有心事。
陛下乃我大周一國之主、萬民福祉所寄,陛下為社稷憂慮,臣等無用。
今日特冒昧求見陛下,願以臣之愚鈍,為陛下分憂。」
柴宗訓知李沆遠見洞察之材,不在李濤之下,且向為自己心腹,此事自然不能和同為心腹之臣、但是太子黨的首輔王著、次輔呂蒙正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