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監國太子 第二卷:肅正朝綱,攘外安內 第119章:燕王定計滅董琢,京師舉步維艱
蕭政當然是對邸報上誇獎王翦九江城一戰不屑一顧,但還是忍不住連續看了兩三遍,又在心裡謀劃了一下如今大乾的大勢,這才意猶未盡收起邸報,並交予身側幕屬,讓他們抄錄幾份,分發給幾個部下。
一來,這本就是誇獎王翦所部在九江城取得的戰果,也應該讓他們看到,不然,豈不是真的就顯得自己這位燕王殿下心胸遠遠不如太子嘛。
第二個原因,也是因為這邸報上面其實也有不少可讀的地方,比如太子和百官們商討如何恢復被李林甫弄的烏煙瘴氣的地方官府,如何安撫百姓,又如何去恢復生計等等。
「殿下,邸報上可有什麼說法?」李斯安排人去抄錄邸報,他則是直接詢問蕭政,好及時議事。
「並無多少大事,也就是大哥這幾日連續巡視了國子監、弘文館、太學,又派遣了岳將軍前往潞州,以防禦晉陽李原。」蕭政繼續坐不動,只是輕描淡寫地講述了一下。
又笑對自己身側心腹謀士道:「除此之外,就是又表彰了一番王翦在九江城打敗董琢那十三連環塢水匪的功勞。」
李斯頷首:「太子端的好手段,這邸報當真是被他用到了極致。」
蕭政點點頭,忽然靈光一現,問道:「你覺得,本王也組建一個部門,專門撰寫邸報,分發給部下,如何?」
李斯想了想,回道:「殿下,不妥,此法有一些東施效顰之意,白起、王翦、蒙恬等將軍,對於邸報的認可,遠遠不如殿下的親筆書信。」
「太子傳得是國政大事,是讓那些讀書人,以及天下萬民看的。」
「我們就算是撰寫了邸報,也只能於內部傳閱,大多數事情,我們自己人都是已經知曉。」
「就算是傳給當地讀書人和百姓,恐怕他們也只會更加向著朝廷,而不是殿下。」
「太子畢竟占著大義。」
「你說的也對。」蕭政坦誠笑對。「說到底,我那大哥是大乾的監國太子,得到的是父皇授權,而如今,父皇不過是重病在床,時不時還清醒著。」
「如今,又是問罪處斬奸相李林甫,把大乾如今落得這般百廢待興的局面全都歸罪於李林甫一人身上,他變成了罪大惡極之人。」
「百姓們也都痛恨李林甫,而非是重病在床的父皇。」
「這一點,做的很好。」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處斬了李林甫,再施以仁政,又清肅朝野、肅正朝綱,殺了不少貪官污吏,安撫了民心。」
「現在已經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這一份邸報,也讓天下萬民見到了一個心懷天下、賢德正直、智勇雙全的大乾監國太子。」
「本王若是也撰寫自己的邸報,百姓們看了,也只覺得是太子殿下做的好,若是寫的過了,恐怕還會讓一些讀書人心生警覺,上奏彈劾。」
李斯拱手道:「殿下英明。」
蕭政微微頷首,卻又有一些失笑:「既然如此,便罷了,晉陽李原意圖謀反,京師震動,岳將軍也已經出兵。如今的大乾,必然會面臨戰火紛飛,正所謂,亂世出英雄,誰勝誰負,也都未知。」
「白起要守家,蒙恬打著本王的旗號支援徐州,王翦在湖口,如今也開始動兵北上。」
「本王,也該動一動了。」
李斯拱手道:「殿下打算何往?」
蕭政背著手,悠悠地道:「廬江郡!」
李斯看著地圖,思索片刻,道:「好去處,董琢的左右大將文丑在徐州、廬江郡。」
「殿下兵進廬江,必定引得董琢增援,而王將軍帶兵突襲宣城,順江直指江東建康城。」
蕭政微微一笑。
頗為自信。
就這樣,二人嘆了一陣,說了一陣,稍微放下邸報之事,但最終卻還是回到了軍事之上。
蕭政在一開始就有這個打算。
所以在到達江夏之後,蒙恬的蒙家軍就未曾帶過來,而是安置在了北邊,等到江夏第一戰打響了之後,再行北上,截斷董琢的北部兵力。
而王翦則是繼續東進,吸引董琢在南部的兵力。
他自己則是帶著兵馬前往廬江郡,這裡乃是江東的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