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大清 第一百七十七章 去南洋,發小妾
更新:09-20 23:51 作者:天煌貴胄 分類:都市小說
這就是拳頭大的好處。
大明的拳頭大,所以大明就說了算,其他人就算心裡不滿,也只能把憋屈藏在心裡。
要不然還能怎麼樣呢?
聯合起來跟大明開戰?
武器裝備比不過大明,歐羅巴各國之間又齷齪不斷,其中還有英法這種恨不得對方去死的死對頭,難道還能指望這些國家聯合起來,組成一支跨海遠征大軍,從歐羅巴萬里迢迢的跑來大明砸場子?
與其打一場多半會輸的戰爭,倒還不如趁著這個機會跟大明帝國搞好關係,從其他的國家身上多撈一些好處回來——歐羅巴的蠻子們同樣也知道遠交近攻。
所以,歐羅巴的一眾使節們只能各自派出人手往自家國內傳信,表示大明皇帝要邀請天下所有君主前來大明聚會,並且將在四年之後舉辦第一屆世界級的運動會。
只是相比起誰拳頭硬誰就說了算的某鍋以及小破球運動會,南洋諸藩的一大堆問題,才是真正令人頭疼的難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雲南。
無論是大唐時期的南詔,還是大宋時期的段氏,雲南那裡基本上都只能算是外藩,跟交趾、緬甸之流並無區別。
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把沐英封為世襲黔國公以永鎮雲南,雲南才算是徹底從外藩轉回了朝廷直管的布政使司。
在這個過程中,朱元璋不僅指示大將軍傅友德回絕了大理段氏的請降和歸附,接著又展開了大規模的毀文焚書,將南詔和大理六百多年歷史下累積的所有書籍,無論是「在官之典籍」還是「在野之簡編」,都盡數付之一炬,再通過嚴刑峻法來壓制當地勢力,將已經傳承了數百年的南康和大理文明連根拔起。
除了大規模的焚書毀史之外,大明又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對雲南地區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移民換種——先是強行遷移一部分當地居民到山東,繼而又從江浙、江西、湖廣等地遷移約三百萬中原百姓進入雲南,並且讓這些人占據了交通相對便利的土地。
比如洪武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朱元璋給傅友德和沐英的口諭:「將雲南布政使司管下的百姓五萬九千有零戶、八百六百有零丁,除當馬站急遞鋪口使了的,餘外的見一戶要一丁,自備刀槍,根大軍下營征白夷。若不肯雲的,等大軍征了白夷回來,著總兵官領軍拿了遷了。」
簡單來說,就是朱老用「是否願意自帶乾糧跟著明軍去打白夷」這種法子來判斷當地居民是否可靠,凡是不願意的,都被當成是不可靠分子,必須強制遷移到中原堂口的其他地方。
再然後,大明又默認許可當地的世家大族們「冒籍」——即承認這些世家大族們的祖上原本是漢人,都是跟著朝廷行軍打仗才遷移到了雲南,其中大部分都冒認了江南、四川等地的漢籍,大理段氏更是冒認了河西武威郡。
與此同時,大明又不遺餘力的在雲南推廣中原堂口文化,杜絕了當地百姓再度異化的可能。
這個過程,大明花了前前後後花了一百多年的時間。
交趾、緬甸和暹羅等地也是一樣的道理。
雖然說整個交趾已經宣告平定,再加上緬甸和暹羅也都內附,從法理上來說已經跟山東、河南這樣兒的布政使司沒什麼區別,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在南洋那邊設置州縣,然後開啟大規模的移民實邊。
然而交趾的平定以及緬甸和暹羅的內附,僅僅只是在法理上完成了由外藩轉為直管的手續,從實際的角度來看,後面必然還會有一大堆的問題。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咪咪閱讀!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
像交趾那邊還好說一些,但是緬甸和暹羅的諸多世家大族們肯定不樂意朱勁松版的改土歸流——要是換成朱元璋版的改土歸流,他們興許還能樂意,畢竟改個家譜改個族譜啥的,對於南洋的這些世家大族們來說也算是祖傳技能了。
問題是朱勁松版本的改土歸流是要打劣紳,分田地的,對於大明朝廷來說倒是完成了財富再分配,而對於這些士家大族們來說可就要了命了。
還有收繳當地的書籍——無論是「在官典籍」又或者是「在野簡編」,這些東西都必須收繳,可以封存到大明的皇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