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霸主之路 第八章、擇業移民
更新:04-10 15:28 作者:新海月1 分類:軍事小說
時間匆匆而過,一晃進入了1933年,德國激進派上台,世界反「油太」運動進入了高峰期。
這也算是歷史性的問題,從公元前公元前168年,敘利亞塞琉古王朝拉開了序幕,這一有意義的活動就被保留了下來。
歐洲反「油」運動起源於巴爾幹地區和俄國,然後在法國和奧匈發展了起來,德國人再次把這項運動推向了巔峰。
隨著保加利亞的崛起,新的教育模式,已經不適合油太文化傳承了,這裡雖然不反油,但是要不了多久下一代就被同化了。
保加利亞的封閉式教育太狠了,從7歲到16歲一直都在學校度過,每年能回家的假期不到十天。
這麼長時間的洗腦教育,任何民族到了這裡都要被同化。為了保住民族傳承,很多人都搬家了,也有很多人都留了下來。
畢竟安全不是麼?保加利亞不排斥任何民族,沒有種族歧視,只要社會貢獻度夠了,就可以拿到國籍。
只不過二十過後,下一代都變成保加利亞人了,原來文化傳統,就被他們給拋棄了。
德國反油運動爆發後,申請前往保加利亞簽證的人數,就開始大幅度的增加。
沒有辦法,這個時期歐洲各國都在醞釀這項活動了,只不過德國人更激進一些,各國紛紛將他們從公職人員中踢出。
而德國人正在準備《紐倫堡法案》,該法案直接將油太人排除在了德國國民的範圍之內,以法律的方式明確了種族歧視。
不光是德國,法國也好不了哪裡去。《法國油太人》一書中竟然提出:法國的經濟蕭條和社會貧困是油太人的罪過。
他認為油太人在法國人口中雖然只占0.25%,可是他們卻掌握著法國一半以上的財富,所以要徵收油太人「顯然用非法手段牟取的財產」。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擁有大量財富的油太民族,自然就成為了肥羊,經濟危機爆發了,要轉移社會矛盾,還有更好的選擇麼?
在奧匈帝國,媒體公開號召民眾抵制「油太人」,不要到「油太」商店中購物,不要購買油太工廠生產出來的工業產品。
即便是大英帝國,現在的主流依然是反「油」。
一方面是經濟危機爆發後,背黑鍋的變成了油太人,當然這並不算是完全冤枉了他們。
至少經濟危機爆發後,大部分財團、資本家們都站出來作秀了,比如出資救市,又比如慈善捐款,甚至還有人隔三差五的發放免費食物。
儘管這些花費,都只是利潤中的九牛一毛,發放的免費食品,也都是馬上就要過期的報廢食品。
和正在放高利貸的油太人,卻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還有一部分面善心黑的,明面上做慈善,暗地裡打著油太人的旗號放高利貸,謀取暴利。
這個時候,媒體又曝光了資本家,將過期的牛奶傾倒進入了泰晤士河,隔三差五就有人將大批過期腐爛的麵包丟入垃圾堆。
深入追蹤過後,大家得出了結論,這些幕後的資本家,都是「油太人」,這又激起了民眾憤怒。
好吧,斐迪南承認,這實際上只是常規操作,但是在國家危機面前,油太人確實沒有歸屬感,無論是哪個國家,他們都沒有真正認同過。
不然這個黑鍋,也不會只是讓他們來背,畢竟這個世界上的資本家節操都差不多。
只不過資本家們還是有國界的,在國內搞事情的時候,大部分人多少還要顧及幾分名聲,沒有把事情做的那麼絕。
歐洲不好混了,那怎麼辦?
這個年代的美洲,一樣不歡迎他們。列強的海外殖民地,他們更加不敢去,被謀財害了命,還沒地方說理去。
保加利亞差不多就成為了他們唯一的選擇,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地方是不會反油,只是會讓油太傳承煙消雲散。
這也是各國為了遏制保加利亞發展的宣傳,這個年代大家的關係還不錯,肯定不能夠太過摸黑了。
說多了民眾還不相信,他們乾脆就把保加利亞的教育模式,拿出來抨擊,以實際情況為證明。
所有人都知道,按照保加利亞的做法,不管多少民族進去了,最後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