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淵裡仰望星空:魏晉名士的卑微與驕傲 曹丕 在這樣對人生的失望里,保持微笑
更新:10-14 16:58 作者:北溟魚. 分類:網游小說
建安十五年的初冬,曹丕跟隨父親和他的僚屬們登上了剛剛築好的銅雀台。台建在城樓上,有十丈高。亭台樓閣擠擠挨挨,甚至飛檐相連一直綴到城中。漳水從台下流過,黃鵠在水上翻飛。鄴城,甚至鄴城周圍在廣闊灰白野田中偶爾閃現的零星綠色,全都一望無餘,是一種肅殺,也是一種浩闊。
樂伎為此刻排練已久,在格外賣力的絲竹與舞蹈中,父親命兒子們作詩賦讚美這高而寬廣的樓台。曹丕自覺寫得不錯,剛準備獻上自己的作品,弟弟曹植的《登台賦》已經在父親手中了。父親看了半天,按捺著驚嘆,板著臉轉頭問曹植,「你這是抄別人的嗎?」
「言出為論,下筆成章。父親不信我,可以隨便再定題目,我再寫就是了!」
曹丕的這個十九歲的弟弟,穿得樸素,也不在乎形貌,卻有一種遮不住的少年意氣。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登台賦》,撇了撇嘴,把它扔進了袖子裡。他依然鎮定地坐著,甚至能夠不假思索、滔滔不絕地附和對曹植的才華的讚美,但在他的心裡,另一個更清醒的曹丕坐在四面漏風的高台上,感到冷。那是一種對自己的深深失望。曹植肆無忌憚的才華如同一場地震,在曹丕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和現在的自己之間裂出面目猙獰的鴻溝。他像被冷酷的命運拋在半山腰,不知道路在哪裡。
「言出為論,下筆成章」,也是他的理想。他一直知道,「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這是為人而不能抗拒的規律,可是文章,可以不朽。他自覺天賦很好,他也已經為此付出許多。
這年曹丕二十四歲。二十四年前的中平四年,他出生的時候也是一個冬天。那是曹操拒絕朝廷東郡太守任命的第二年,在老家譙縣的別墅里,每天打獵讀書,閒得無聊。所以,當他出生的時候,曹操很興奮。給他起名字叫曹丕。「丕」,是偉大的意思。《尚書》裡有這樣一句,「爾惟弘周公丕訓」。說的是,你們要聽從周公旦那些偉大的教誨啊。「丕」這個字雖然簡單,卻古老而有力。代表著父親對這個孩子驕傲的祝願:要做偉大的人。
曹操這麼說了,也這麼照著做了。曹操本來就愛讀書,更愛教孩子讀書,很久之後,曹丕回憶起來,都說父親「雅好詩文,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天都要抽查孩子讀書,還專門教育他說,人年少好學,容易學進去,長大了就容易忘記。在父親的精心教導下,曹丕八歲能作文,已經讀過古今經傳諸子百家。
但天下不太平,大城市合縱,小城市連橫,互相吞併爭鬥,黃巾軍、山寇土匪互相攻擊,百姓死後暴骨如莽。天下戰亂,日子不好過,曹操也想叫兒子知道。哪怕只是個小毛孩兒,每次出征,曹操都要把他綁在馬背上帶上前線。曹丕六歲就會射箭,八歲就能騎射。十歲的時候,曹操遭遇了張繡先投降後反叛的大失敗,從宛城倉促逃亡。曹丕的大哥曹昂把自己的馬獻給曹操而死在了這次反叛中,曹丕憑藉自己的騎射功夫,幸運地逃了出來。
動盪的戰爭時代,學習與成長都像是偷來的。直到建安十年,曹操徹底打敗袁紹,占領冀州,他們才過上安定一些的好日子。這時候,曹丕想,他可以多花一些時間在寫作專著《典論》上,還可以與文友們切磋詩賦,整理一些自己往日的文集。
但現實總以殘酷又無辜的姿態在他眼前晃悠。曹植在辭賦上的才華,他所能創造的傑出,恐怕就是曹丕最深切的「求不得」。每一種文體都有它的標準,前漢的辭賦大家司馬相如曾經講過「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攬人物」,它需要巨細靡遺的細緻,需要瑰麗誇張的想像。曹丕,作為中國第一個文論作者,也贊同司馬相如的標準,他在《典論·論文》中給賦的標準下過定義,「詩賦欲麗」。這些,都是他弟弟曹植毫不費力就能夠達到的。
曹植想要的,甚至不用開口,便有老天與寵愛他的父親巴巴兒地送到他的眼前。而曹丕,他必須長久地與內心深處「想要」與「得到」之間的裂縫共存。但這樣戴著「枷鎖」前行的日子,他已經很熟悉。
他很喜歡荀彧的大兒子荀惲,但是人家更喜歡曹植;難得他跟建安七子中間的劉楨關係不錯,連老婆給人很沒有禮貌地瞪著眼睛瞧了也沒有怪罪,但是父親曹操覺得這樣不成體統,於是把他的好朋友劉楨教訓之後調轉成了曹植的僚屬;他想要得到大儒邢顒為輔佐,父親卻又把邢顒安排給了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