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當明君 第八百九十一章 中原王朝商貿的潛力
更新:04-23 12:41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軍事小說
大宋朝是如何發展到這個地步的?超快速的發展,哪怕是收割倭國的銀礦都無法滿足宋朝商貿這饕餮?
是趙桓重開市舶司嗎?有一定的原因,但是重開市舶司的意義,只是將民間海貿,承認其合法,大量減少的僅僅是私販和海盜罷了。道友閣 www.daoyouge.com
大宋本身就存在大量的海貿,哪怕是朝廷禁海,但是朝堂沒有一支戰備的海軍,怎麼完成片甲不下海的海禁?
是趙桓推出的銀本位的大宋銀莊對金融的刺激?有一定的原因,但是本身大宋的民間都存在錢莊、票號、銀市這樣的民間組織,大宋銀莊的作用,更多的是將這個市場規範化,並且具有了調解的作用。
那是什麼刺激的大宋如此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商貿發展的速度,連銀子作為新的法定貨幣,都無法滿足它的胃口?
趙桓已經琢磨了很多天了,終於找到了罪魁禍首,是李綱。
他的商稅改制和依託於退役軍卒建立的大宋新商稅稅稽查,將商稅徹底規範化,這不僅僅給朝堂帶來了巨大的財政收入,也給民間商貿發展注入了發展的強勁的動力。
大宋朝的商稅改制,將錯亂不堪的大宋商稅,徹底規範化之後,打消了百姓們投資顧慮,他們將藏在地窖里的銀子和銅錢,拿到了大宋銀莊,換成了銀幣和銀票,舉著大把的鈔票,雇用百姓進行生產,哪怕是小手工形式的作坊,都擁有無限的潛力。
而為了讓商稅改制進行到底,趙桓也對大宋的流匪進行了全國範圍內的整改,再加上馳道和興修水利讓貨物更快的流轉,都讓大宋朝的發展,爆發出了讓人側目的威力。
歷史,永遠是由人民去創造。
所以,這一切罪魁禍首就是李綱,面對錢荒對發展的限制,李綱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那就是小幅度可控制的超發,國債金融工具,不足以調控市場普遍的錢荒。
「這搞個商稅改制就這麼厲害?」趙桓皺著眉頭,他在懷疑是不是有朝臣在其中玩什麼他不懂的把戲,但是他又看不出問題。
【歷史事件提醒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廷歲入4,250萬兩白銀,農業賦稅3,281萬兩,占比為77,工商雜稅969萬兩白銀,占比23】
【清宣統三年(1911年)清廷歲入29,696萬兩白銀,接近三億兩白銀,其中農稅4,810萬兩,占比16,工商雜稅20,441萬兩,占比69,其他收入4,445萬兩,占比15,其他收入中最大的一項為關稅,為3,617萬兩,剩餘皆為種植、販售土藥(罌粟)所得。次年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清廷亡。】
【清晚期歲收,在五十年間,從四千萬兩漲幅至三億兩,很多人將其歸功於英吉利對清政府關稅的幫扶,而從咸豐十一年至宣統二年全國海關歷年各項稅收統計總表可看出,關稅並非清廷主要增長點,而是商稅改制、放開土地對百姓的束縛後,帶來的巨大影響。】
「所以系統你的意思是,清廷亡的時候還是用力掙扎過的嗎?怪不得晚清又是搞北洋水師、又是賠款、又是建園子,都快玩出花來了!」
「崇禎就不一樣了,十七年連自己的床都沒修過,金鑾殿的琉璃瓦都掉色了,慘呀。」
趙桓看著這表,他一直看不太上的清廷,居然在亡國之際,歲收三億?
他算了算現在國帑的收入,大宋銀元折算成庫平銀來計算,大約要打六六折,還不到一個億,只有九千四百多萬兩庫平銀。
崇禎要是能歲入三億兩,那簡直想都不敢想!
【……】
?
趙桓看著這一串省略號,發出了自己的疑問。
【宣統三年時,清廷已經實質上失去了對大部分地區的控制,否則溥儀不會下退位詔書,哪怕溥儀不眷戀自己的皇位,清勛貴也會逼他眷戀,清廷的滅亡,是在失去了大部分地區控制權之後。在交稅全看自願的宣統三年,依舊實現了商稅的迅速增長。中原王朝在商業潛力上,大有可為。】
【崇禎年間的大明,有大明的國情,正值轉型期的萬曆年間,張居正銳意改革中道崩殂,勞瘁而死,他要是能多活十年,大明龍虎將軍努爾哈赤,敢不敢舉反旗,宣七大恨反明,尚未可知。】
【崇禎皇帝面臨著的閹黨禍國,皇宮戍衛隊錦衣衛的都指揮使,需要給一條狗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