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愜意人生 第32章 實踐方得真知
60年代初期的中國工業最急缺的到底是什麼?
是技術!是配方!是機器!
其實這些都不是最急缺的,最急缺的其實是缺少工業標準的問題。書神屋 www.shushenwu.com
這是李想跟著教授們後面開小灶,總結出來的答案。
別說生產標準沒有頭緒,甚至質量標準和安全標準目前都還是各自其說。
先說生產標準,現在所有工廠裡面用的機器那叫一個五花八門,有的時候一個車間你都找不到重樣的機器。
它們分屬於不同的國家,那裡面的參數肯定就是按照生產國家的標準制定。
你用著別國的參數標準,生產著自需尺寸的零配件,用的材料的也不符合使用標準,只求大小相適就行,不說這生產出來的零配件它品質幾何。
就說這機器長期差異參的工作著,它肯定壞的比正常使用的快,一旦壞了,工廠沒有修理的技術和相應的零件更換,就得求人生產國來幫你,這個花費有時候不比買新機器少多少。
再來說這質量標準,現在就連同一個廠家同一批次的產品,質量都有上中下之分,也沒有質檢這一說法,所以導致老百姓們經常能買到瑕疵品。
比如開水瓶第一次使用就爆膽呀。
膠鞋第一次雨天穿就脫膠,導致鞋底分離呀。
茶缸的蓋子焊死在缸身上,死都拔不開呀。
有的鋼筆不出墨,有的鋼筆出的墨都能把紙給糊透了。
此類的事件屢屢發生,劣品率之高,放在現世這些工廠估計早就被罰倒閉了。
可現實卻是這些工廠如今過的很滋潤,因為上面主抓的是產量,而不是質量。
李想覺得,哪怕其他不論,但就一個安全標準提前幾年提出來,每年的工傷折損率估計都要少一半。
要是真的有功德一說,單靠這個,配享太廟也是可以想想的。
可惜他現在人微言輕,這麼大的工程量需要靠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去一一做梳理。
靠他一人也不知道哪年能搞出來。
單就學校的書本資料就已經夠亂了,更別提實踐中還有大把書里不曾出現過的問題。
他倒也不是沒和教授或者要好的同學旁敲側擊的談過,但是現在的人好像對這類信息都不太敏感。
對於他們來說工廠每年都有傷亡指標,那出現工傷事件就說明是在預測之內的,否則上面為什麼要同意這種指標。
李想不願說這是一種迂腐的想法,但是確實很盲目,一種盲目的自信。
他還只是一個大一的學生,在別人看來掌握的知識有限,所以說的話可能被人聽過就算。
他只能靜待時機,找全資料做好實踐,用最終的數據來說話。
。。。。。。
這天補完小灶,李想收拾著課本,向郝教授問道:
「老師,您有沒有工廠那邊的關係呀,隨便哪家都成。」
聽到他這麼問,郝教授的第一反應是李想想讓他托關係,往工廠塞人。
縱然他已經視李想為愛徒,可是要破壞原則的事情,他還是要拒絕的。
郝教授扶了扶眼鏡,反問道:「伱問這個做什麼?」
李想向教授解釋著:「我想找個單位實習,上次和您提過的那個課題,我還是不想就這麼放棄,紙面的資料畢竟有限,我覺得還得多實踐才行。」
「這個階段就要去實習,是不是早了點?」郝教授面對李想的訴求,有些詫異,要知道他才大一呀,理論知識都還只學了個皮毛呢。
他連忙解釋道:「老師,您誤會了,我是想在寒暑假的時候去,平常還是正常上課,不會耽誤學習的。」
然後李想撓撓頭,他也覺得這個事情,有點難為人,可他不準備放棄,如果郝教授這邊沒戲,他就再去多問幾個人。
最差最差的結果,也無非就是原地待命,等到畢業後才能行動唄。
但是如果有一絲可能,他都不想乾等下去。
他明明知道這是條正確的路,是一條有利於國民的道路。
而趟出這條道也在他的能力之內,卻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