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機南北朝 第122章 府兵制的先聲(4k)
更新:11-10 22:39 作者:肥鳥先行 分類:其他小說
獨孤如願進了懷朔鎮城,就帶著求援信去了鎮將府,高歡則急匆匆的趕往家裡,趕去見分別已久的妻子婁昭君。
這次從洛陽回來,懷朔鎮城內又蕭條了不少,高歡牽著馬,看著破敗的城牆和城外的烽煙,又想到了洛陽的繁華,高歡忍不住想起那一夜羽林之變的場景,加快了向家的腳步。
自己的根基在六鎮,高歡更明確這個想法。
等到第二天,司馬子如見到了雙股打顫的高歡,忍不住打趣道:「看樣子嫂嫂要把這些日子欠的公糧,連本帶息收回來啊。」
高歡錘了司馬子如一拳,又看著他歪戴的頭冠說道:「你為何要戴個歪冠?」
司馬子如的臉也有點紅,他低聲說道:「你不知道,這是鎮城內最新流行的樣式,就是昨日那個獨孤如願戴著歪帽子進城,一下子就成了最新風潮,大家現在都這麼戴冠帽。」
高歡看到司馬子如這幅樣子,忍不住說道:「六鎮戰事都這樣了,你還有閒心弄這個?話說子如伱也讀過書,難道不知道成語嗎?」
「什麼成語?」
「邯鄲學步,東施效顰。」
「賀六渾你!」
但是看到高歡這張帥臉,又想到獨孤如願那張帥臉,只是普通人相貌的司馬子如扶正了頭冠,對著高歡正色說道:「楊鎮將要見你。」
「走吧。」
——
反觀朝廷大軍這邊,自從離開洛陽之後,大軍走到極慢,一路上向北前行了近二十天,才算是到了晉陽附近。
這倒不是蘇澤的前軍走不快,而是李崇的中軍要保護蠕蠕王和壽陽公主,還要帶著公主陪嫁的車馬,實在是走不快。
既然大軍走的慢,蘇澤就帶著遊騎兵不斷在并州遊走,每到一個地方就拜訪周圍的村落,點亮并州的地圖,和當地老鄉了解并州的情況。
并州就是河東地區,所謂河東就是秦代的河東郡,漢代的冀州,在北魏就是并州、肆州等州,放在後世就是山西地區。
自從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鮮卑國族高層和河東士族不斷通婚融合,河東士族是整個漢化改革的最大受益者,特別是在分別姓氏改革中獲得巨大紅利的漢人五姓,其中不少就是出自河東地區。
在蘇澤的刻板印象中,河東應該是遍地豪族,應該是富者阡陌連片,貧者無立錐之地。
可是到了并州後,蘇澤才發現其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
今天蘇澤駐軍的村子,就是并州的一座「三長村」。
蘇算被蘇澤任命為屯騎營司馬,蘇澤沒有讓屯騎營進村,而是在村外駐紮,又讓蘇算帶著東西區和村民交換肉類,宣揚屯騎營的名號。
說起來出征的一萬禁軍,實際上算上徵發的民夫,負責輔佐的地方州郡兵,整個隊伍超過五萬人。
這五萬人一起行軍是非常恐怖的,如果全部捆綁在一起走,可以像蝗蟲一樣吃光沿途所有的物資。
所以這種規模的古代軍隊開拔,往往都是讓各軍分別行動,然後約定在某個戰略要地再集合。
蘇澤作為屯騎校尉,統領屯騎營、材官營和另外兩個禁軍營,合計一千人作為前軍,攜帶的糧草乾糧也就只能充飢用,想要吃點好的就要向周圍的百姓要。
軍紀差的隊伍自然是一搶了事,也有蘇澤這種軍紀優良的,每次要糧食都拿東西交換。
蘇澤這麼做自然是為了自己在并州的口碑,果然等蘇算帶著村裡的三長回來拜見蘇澤的時候,三人都聽說過了蘇澤的名聲,早就已經準備好了酒和牲畜前來勞軍。
三長制度是孝文帝時期大臣李沖提出來的制度,這項制度是為了打壓那些盤踞在北地幾百年的漢人豪強兼併土地,從而建立的基層組織。
三長制即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
從洛陽北上,蘇澤就見到了兩種村落。
一種是世家大族建造的塢堡,這些村落的特點就是都會有一座類似於城堡的莊園,塢堡莊園裡居住的都是當地豪強,村裡的土地基本上都是這個豪強的,從塢堡莊園向外延伸的土地租給佃客耕種。
佃戶要承擔朝廷的賦稅之外,還要給承租的土地交租,但是他們投靠豪強可以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