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 第一百六十六章【尾聲】
更新:08-07 21:54 作者:朝月清風 分類:軍事小說
東魏的三名主帥中的兩位稀里糊塗的就這樣掛掉了。
慕容紹宗、劉豐生在東魏軍中屬於名將系列,他們的陣亡震動了整個東魏。
高岳徹底嚇破膽了,從此再也不敢主動進攻。
潁川攻城失利的消息傳到鄴城,已經進位齊王的高澄親率步騎十一萬增援高岳,東魏軍繼續築壩引水灌城。
這次高澄在新河道上築壩,待水位升高後突然掘開大壩,洪水翻滾著巨浪呼嘯著沖向長社。
北城被徹底摧毀,長社城被大水沖得七零八落,王思政率殘兵退守土山依然做困獸之鬥。
高澄對王思政簡直佩服地五體投地,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心中起了愛才之意,他擔心王思政捨身成仁,於是讓手下士兵們喊話:有能生擒王大將軍者,封侯,重賞;倘若大將軍身有損傷,親近左右,一個也不留。
王思政手下不為所動。
王思政以八千士卒,守城一年,身邊只剩下三千殘兵,眼望著援軍也不會來了,自知再守下去已經失去了意義。
他對左右說:我受國家重託,本想平難立功,但是,一片忠心卻無法感動上蒼,徒辱使命。現在力屈道窮,計無所出。而今只有一死,報答天恩。
話畢,仰天大哭,左右無不落淚。王思政面向西方深施一禮,拔刀就要自刎。
左右趕緊把他拉住,都督駱訓道:公常常對我等說,只要取我的人頭去降。不但可得富貴,也可以使一城之人活命。高相已經發話了。公不吝惜自己的性命,難道也不替城中的士卒著想嗎?
王思政長嘆一聲。將佩刀插入鞘中。
正在此時,土山下有人高喊:王大將軍慢做傻事,大魏朝通直散騎常侍趙隱來訪。
趙隱到了土山上,深施一禮,將手中的白羽扇交給王思政,開口道:「這是高丞相的信物,如大將軍肯降,必保全城士卒的性命。」
為了挽救身邊這些跟自己生死與共不離不棄的兄弟們的性命,事到如今。王思政身不由己,只好跟著趙隱下了土山來見高澄,面對勝利者,王思政仍是辭氣慷慨,涕淚交流,豪無撓屈之色。
高澄因為王思政忠心可嘉,不以為意,對他仍禮遇有加。為了獎勵趙隱說服王思政,高澄將王思政的佩刀解下送給趙隱。
然而。高澄並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長社三千守軍被分別押送到各州地牢,不出數年,全部被殺。
從此。王思政就在時代舞台消失了,終生沒有為東魏獻過一計攻過一城,一代名將最終善終。也算是不錯的結局。
宇文泰聽說潁川城破後,立即命令河南諸州的守將全部撤回關內。
得到命令後。襄州刺史杞秀大喜過望,顧不得部下們。當即收拾細軟倉皇出逃,豫州刺史權景宣整頓部眾,全師而還,宇文泰下令將杞秀問罪,對權景宣大家讚賞,命其率部駐紮於荊州,負責鴉南事宜。
東魏重新占領了河南諸州。
對於潁川陷落,宇文泰本人是有責任的,一年多的時間裡既無救兵,也不下達撤退命令,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王思政是一個人在戰鬥。
宇文泰一定心存了歉疚,王思政已經盡了力,以一城之力拖了東魏舉國之兵近一年,僅憑這一點,王思政也是有功的,至於最後投降,相互理解吧。
宇文泰沒有難為王思政的親屬,當初殺韋子粲全族是必須的,現在赦免王思政家族也是必須的,政治永遠都是對的。
在兩晉南北朝,王思政跟斛斯椿一樣,都屬於有理想的人,他常常以「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自勵,以大賊未平不准家人置辦產業。就是因功所賜的田園也禁止家人耕種,某次出征後家人覺得閒著地著實可惜,就隨便種了些桑果樹木,思政還家後命左右拔而棄之。
所以,身後家裡一點積蓄也沒有。
由於侯景在南邊折騰,梁朝內部大亂,東魏軍隊在南方戰場也節節勝利,江淮之北二十三州盡歸東魏。
打輸了,西魏這次河南地爭奪戰最終以完敗結束。而東魏不但平定了侯景叛亂,還捎帶著將版圖向南推進了不少。
不過,雖然東魏領土不可圖,但西魏的機會仍然很快就來了,因為梁朝已經被侯景糟蹋成了殘花敗柳,南邊有大片大片領土可以爭奪。
在東、西魏在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