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四百四十二章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更新:08-19 13:12 作者:素布可奈 分類:軍事小說
不同於雨霖觀,李之對待渡緣寺里的和尚們,就要盡顯他的恩威並施,此時他們那種心內感到冤屈,卻又對自己無可奈何地無力感,就是他想要達到的目的。
身在修煉界不同於世俗間,強者為尊,弱者庸碌乃是生存之根本,在他們眼中,李之越是表現出強勢,就帶給雨霖觀越多的不堪招惹。
前世現代的人們總在說上帝是公平的,沒錯,是公平的,可生活的社會不是公平的,沒有多少人是甘於平凡的人。
在修煉界,甘於平凡的人不是隱居的聖人就是傻瓜,並非無人不想改變自己兒時的天真,卻被強者為尊的修煉環境逼迫著成長,修行有它的生存法則,那就是適者生存。
既然無法改變這個環境,就只有改變自己,讓自己成長,讓自己成為一名強者。
李之此時就是以修煉界一名強者的身份,來給旁人帶來心中不適,你若想抵抗這種強勢的威懾,要麼自身強大起來打敗他,要麼老老實實遵從此人意志。
李之的圖謀很大,雖非那等掌控整個修煉界的權勢野心,但在發出自己影響力的最初時刻,沒有人能理解他欲將修煉界帶領到全面發展的良苦用心,只能先行震懾,方能壓制住修煉者的桀驁不馴。
渡緣寺自方丈起,就懷抱著不肯曲與雨霖觀之下的野心暗藏,他需要在他們發展壯大之前,就需要給雨霖觀抑制住那等潛在威脅。
現場中人,怕是也僅有孫思邈能覺出李之的極深用意,因而決定再添上把火:「如此一來,你與老明王的茶社生意可就更旺了,渡緣寺每年可給你提供千斤量,稍加炒作,即可抵消因雀舌山茶稀少,所帶來的損失了。」
沒帶這麼欺負人的,一眾渡緣寺僧人,面均呈現微妙表情變化。
感知到這一切,李之也知適可而止,眼神望過子石道長:「子石主持,渡緣寺對我不薄,雖說佛道兩教修行功法存在著迥異差別,但在某類法術運用上,還是有些共通之處。我看你雨霖觀也挑揀幾部適宜技法,與渡緣寺做些進一步地合作。」
他此言一出,瞬間熄滅了和尚們的心頭鬱悶,轉眼就被喜意所替代。
渡緣寺儘管有著,較之道教傳承更全面一些的功技法流傳,但具體品質,自然不能與修真界所通用傳承相提並論。
如今幾乎整座天柱山上的各勢力高層人士,均知李之奉獻出來的修真道法的珍貴性,他們深知,只有更高級功行之法,才能解決真氣的凝出問題。
而不達宗師境,真氣的凝結只會如鏡花水月,永遠是虛幻而不可得,但往往看似猶若天隔的一寸精進,就藏在某種先進功技法的一縷感悟當中。
若雨霖觀肯提供出來,如道家秘術一般地高深技法,無疑對渡緣寺的佛家子弟一樣作用非常。
光濟慌忙起身站起,口誦一聲彌陀佛,嘴裡已是感慨萬千:「李先生這是在有心扶持,此等不念教別的寬仁大度,令渡緣寺上下弟子感懷莫深!」
李之揮手示意其坐下,「便是整個天柱山勢力力匯總,怕是在修煉界也抵不過江山半壁,唯有整體實力提升,才能有更多發言權。如今國勢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滾滾,一旦皇勢更迭,難言會否影響到修煉界。即知修真境界果然存在,我等修煉之人,只有努力修行,才好早日脫離這般波譎雲詭,時時充斥著不確定的凡俗世界。看到了希望,就要提前準備,眼光看得更遠些,才不至於到時臨時抱佛腳。」
這番話說得半明半晦,但從他的凝重語氣中,人人深以為然。
「先生說的是,也只有別具慧眼的深圖遠算,才是最終解決之法。一味地妥協適應,只會脫去修煉者原有心性,修行之道並非避苦多難之道,若想真正完成生命之覺醒,也唯有修真環境才得以成行。」光濟如此回答。
「方丈大人此言絕非教化,」李之抬眼望向眾人,「改變別人或是環境,不如先改變自己,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方為純正修煉心。我道家有句名言,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內中寓意非獨指修士個人的外在清淨、內在清淨與將過轉化成非過,還有淺白的修行環境道理,毫無靈氣可言的人間俗世,絕非我等修煉之體最終歸宿。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智慧,修行以盡力為有功,前途光明啊,諸位!」
李之的誠懇態度,務實說道,成功地激起眾人奮意,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