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譚 第六百九十二章 赴宴(上)
第六百九十二章赴宴(上)
「天下明月三分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也是江畋第一次來到這座,傳說中的東南大都會,號稱「揚一益二」的所在。如果說,長安和洛陽代表大唐的政治中心,那揚州就是財富/經濟中心了。
而且,天下十六府之首的揚州;相比北地巍峨黃璜、大氣磅礴的兩京之地;無疑要更具市井生活的煙火氣和商業都會的財富氣息。這一點,從幾乎包圍著廣陵外郭城的巨大城下坊,就可以看出。
無疑讓強迫症患者難受的是,這下城下坊並沒有什麼明確的規劃和安排;就這麼攤大餅一般在城郭周圍,囊括了諸多湖泊河池、橋市碼頭;經年累月形成了甚至比城區面積,更大的不規則區域。
因此,作為前代東渡扶桑傳法的鑒真法師道場,位於揚州城西水門外的大明寺,也被囊括在這些城下坊之中,而成為某種意義上鬧市區的腹心地帶;乃至以「棲靈風花」成為揚州盛景的一部分。
也就是圍繞著寺內最為古老的棲靈塔;由隋朝仁壽元年(601年),文帝楊堅為自己慶生祈福,下詔於全國建立供養佛骨的宏偉九重高塔之一;又經歷代栽種的大片芍藥、瓊花花樹而成的園林。
揚州芍藥自古名聞遐邇,而更與洛陽牡丹齊名於世;大明寺內則是匯聚了其中精華;號作:「冠子」、「金線」、「寶髻」、「冰雪」、「雙頭」、「樓子」等等。而站在棲靈塔頂上遠眺市井。
可以看到哪怕大白天,城下坊各處娛樂場所依然開放著,到處吆喝呼喚不絕,熱鬧非凡;仿佛終日無所不在尋歡作樂的人群,或吟詩,或唱曲,或跳舞,或彈琴,盡情地享受著美好的太平時光。
正所謂是「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前代詩人張祜的名作《縱游淮南》中煙柳繁華意境,宛然畫卷一般的近在咫尺。其中最大特色是蕃人坊。
作為東南海陸交匯的繁花大都會,揚州城內是不允許未歸化的蕃人停居。但實際上寰宇海內、四夷九邊的諸侯外藩、域外藩國;歷代前赴後繼前來中土營生的藩夷胡人客商,卻是中源源不絕的。
因此,就自然而然的在揚州城外,圍繞著大小揚子港和邗溝沿岸;形成了大大小小數十個,不同特色的蕃坊/聚居區。其中也包括來自新洲的殷人遺族,來自大小澳的海夷土族,所建立的蕃坊。
因此,如此之多別具特色風情的外來元素,在城下坊中錯雜在一起之後;也構成了揚州三大怪之一的「市井萬象」。因為在這裡,不用離開中土就可以領略到,幾乎所有與大唐相關的人種風物。
而待到入城之後,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天上的郎朗明月和人間的璀璨燈火,珠聯璧合,交相輝映又是另一方的都市盛景。縱橫貫穿城區內的大小河汊水道,無所不在的橋樑和渡口遍布著大小夜市。
夜幕下儘是縱橫往來的船影槳聲、漁火點點,揮舞著花枝和柳條、挎著竹竿,追逐奔走在河邊街道上的玩耍小兒;秉燭夜遊的遊人仕女的歡聲笑語,隨風飛揚和飄蕩在河岸、街邊的花叢樹蔭之間。
正所謂是「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作為東南財富薈萃與風流文華廆集之所;揚州最為出名的特色之一,就是作為煙花勝地,屢屢見諸於傳世名篇中:「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其中包括了駱賓王、李頎、王昌齡、孟浩然、崔顥、李白、高適、韋應物、顧況、戴叔倫、王建、劉禹錫、白居易、張祜、姚合、李商隱、杜牧、溫庭筠等歷代名家。其中光是李白就曾六游揚州。
因此在城內的一些街巷中,連空氣都充斥著脂粉嫣紅的旖旎和曖昧氣息;如果說,長安的平康里和洛都的月陂,差不多代表兩京風月的精粹,那揚州特色的煙柳繁花,則是隨風潛入夜的滿城春色。
清涼舒爽得夜風陣陣溫柔拂面,蔭蔽障道的花樹草木,高牆邊緣探出的別枝藤蘿清香;夾雜著槳聲攪起的水草腥氣,還有街頭遊走賣花小販的妥耶(茉莉)與桂枝、瓊花的芬芳;令人親切而迷醉。
雖然不是繁花看盡、風物最美的煙花三月,也並非渾不著裳、瓜果鮮生的盛夏之期;但是依舊可以看見羅衫輕薄的嬌娘,攙扶著滿身脂粉味和酒氣的恩客;習以為常的行走街市,或又是登船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