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崇禎 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
更新:10-19 19:17 作者:崛起的石頭 分類:軍事小說
官軍集結圍剿大順軍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襄陽。
襄陽府城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位於湖廣西北部,漢江中游平原腹地,易攻難守,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樊城,隔江相望。
因此,時人也有人稱襄陽為襄樊城,其意就是表示襄陽與樊城歸為一地。
有明一代,督師楊嗣昌曾將襄陽作為轉辦流賊的大本營,歷史上,襄陽與樊城一個是軍事重鎮,一個則是商業重地,至崇禎年間,已是愈發的繁華興茂。
楊嗣昌所謂「八面張網,十面埋伏」之計,成則歸於襄陽統籌戰守之地,敗亦歸於失襄陽陷親藩之罪。
崇禎年間十餘年的時間裡,襄陽先後被張獻忠、李自成、官軍來回搶奪,那個時候的流賊還不如現在,那是徹徹底底的流賊。
他們來了要搶上一遍,官軍來了又要再搶上一遍,百姓死死的死、逃的逃,失者十有八九,後來早就是十室九空,成了空城一座。
崇禎十六年正月,闖軍攻下承天,李自成自稱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三月,闖軍破襄陽,李自成將其更名為襄京,稱「新順王「。
依照軍師李岩的建議,李自成以武威將軍謝應龍屯駐襄京,守漢川,目的在於防左帥之泝流而上。
闖軍在當時的各路流賊之中是第一個有些建國意識的,襄陽稱新順王之後,李自成實際上就已經在李岩和宋獻策的建議下,有意歸攏民心,至今更是如此。
到了如今這崇禎十八年,襄陽一帶雖還不如幾十年前,但卻也是安穩許久,有些恢復。
「報!左良玉集湖廣、山西等地官軍,號稱八十萬自武昌渡河北上,連破漢陽、德安,前日已破承天。陛下有旨,命將軍嚴守待援,襄陽重地不可失!」
這天,一向平靜的襄京城內卻是亂作一團,一名標兵將十分不可思議的消息帶到城中,就連謝應龍都為此驚異。
謝應龍屯駐在此最大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李岩害怕李自成忘了南邊兒還有個左良玉,所以才會建議李自成派他來此屯守。
謝應龍記得李岩當時還私下裡找自己說過這件事兒,那意思很明確,就是說自己別的不用管,看住左良玉就行,看住了他,就是看住了張獻忠,襄陽這個地方只要不丟,湖廣就還是大順的天下。
這三年來,謝應龍一直都是兢兢業業屯駐於此,一直明里暗裡盯著左良玉。
前段時間聽聞李岩被抓,謝應龍已經是對屢獻讒言的牛金星深有恨意,如今聽聞左良玉北上的時間第一時間求援,等來的竟然是讓自己固守的旨意。
很顯然,這又是那牛鼻子所為。
「眾位說說,如今如何把守漢川?」謝應龍氣不打一出來,強自鎮靜說道。
「哼。」一名大順軍將領起身說道:「還能如何守,那左營不過是我大順手下敗將,闖王既是不來,我等去將左賊擒來便是!」
「說得好,這左賊幾年沒有與我大順交過手,聚攏些烏合之眾,竟敢來犯襄陽,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
謝應龍見諸將不斷請戰,算了算自己手下兵馬,以前些年那左營的戰力來看,若諸將皆是這般敢戰,那倒未嘗不能一戰。
說起來,對與左營這支官軍,所有大順旗下將領都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不足為慮!
左良玉和大順軍大小數戰,未嘗一勝,尤其是朱仙鎮那仗,左營早人數和環境上占盡了優勢,但卻被打的潰不成軍,足足逃了三百餘里,左良玉自己還是換上小兵衣甲才僥倖逃脫。
就這樣一支官軍,再加上那些各地的散兵游勇,又能對大順的開朝之兵造成什麼威脅不成?
再者來說,謝應龍留守在襄陽這個地方四年了,西安開朝的時候也就封了個小小的武威將軍,有些不少履歷不如他的,好比張能、馬崇僖等人,現如今卻盡數位列五大制營之內,威望和待遇又不知強了多少。
從心底來說,謝應龍一萬個不服,不論履歷還是能力,他自問都不輸給以上任何人,但卻一直在襄陽這個地方未有寸功。
現在的謝應龍心思很亂,但他很明白,自己急需軍功證明自己,恰好,這個時候,左良玉這手下敗將過來找死了。
「好!」
謝應龍熱血上涌,拍案而起,抽出刀大聲道:「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