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 第1064章 官制改革_頁2
更新:03-24 14:37 作者:雪戀1988 分類:軍事小說
陳登為司馬。
李翊大幅度的提高了地方官員的待遇,各州刺史都護都是中兩千石大員,即實得二千石,月俸一百八十斛,一年總共得二千一百六十斛。這種俸祿已經與九卿大員同等級了,與後世的正部級差不多。
更難得的是刺史和都護都直接掌控一州政務,是真正的封疆大吏,相對於是後世的省長。不是現在已經沒多少實權,只有虛名的九卿官員能夠相比的。
而一州長史和司馬均為真兩千石大員,月俸一百五十斛,年俸一千八百斛。總的說來,長史相對於後世的常務副省長,而司馬則是相對於後世的省軍區司令員,並且還兼任了政法委書記和公安局長。
至於各郡國守相,依然是兩千石官員,月俸一百二十斛,年俸一千四百四十斛。
另外,又有嫡系糜竺負責已經遍及治下所有郡縣的李氏商會,管理李翊日進千金的小金庫。
糜竺作為李氏商會的負責人,同時還兼任著商業司的司長一職,級別與各州刺史都護看齊,也是相對於九卿級別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李氏商會已經十分龐大,由於是朝廷唯一的合作商,因此囊括各行各業,宛如後世所有國企合在一起。
除了各路諸侯戰敗後其手下投降李翊之外,有許多人也在這些年歸入李翊麾下,其中杜畿、張既、梁習、棗祗、劉馥等人較為知名,李翊知道他們是有大才的,依次任命。
其實還有許多三國時期有名號的文官、武將入到李翊麾下。這些人或為朝廷各部的署曹掾史、隨事要員,或為各地內政、軍事長官,或為軍隊中層將領。以原三國魏國官員居多,只不過李翊記不得這太多人而已。
並且有太多人因為李翊的橫空出世改變歷史格局後,也許再也不會出現了。究其主要原因:李翊黃巾之亂前就來了。
再加上李翊通過召喚系統召喚而來的後世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如今李翊麾下人才濟濟,天下無人比肩。
在建安十年的正月,李翊通過大漢天子劉協之口,頒布了許多改革的政令,將實權幾乎都轉移到了唐王府了。至於漢室朝廷,幾乎成為了一個擺設,一個僅供人參拜的神像。
按照新的詔令,薊城大學堂被命名為京師大學堂,取代太學成為真正的官學,提出遊學制度,凡是沒有在邊族遊學宣講兩年以上者,不得入學京師大學堂,有經歷者,入學京師大學堂的同時,在考取地方官員以及唐王府各職務之時優先錄用。
當然,太學並沒有被廢除,依然行使著它官學的職務。並且,李翊又指示太學,依照大唐國國內的學制,號召各鄉學究們,支援邊疆文化教育,凡是在邊疆地區教學兩年以上者,優先招錄入太學。
大唐國的這些學究們,最初加入的是晉身無門的寒門士子。如今加入的大多是進入京師大學堂落第的學子,想要通過李翊制定的的特殊學制當官。而李翊搞的州、郡、縣三級學制,就是運用這些人想要當官的迫切心理,讓他們為千千萬百姓掃盲。
成效是卓著的,千百年不識字的百姓有了機會,誰不想認識字?所以一個個的都奮學習,漸漸擺脫了文盲。
這項新的制度實施後,想要當官的,想要實現理想的,大批人前去西北、遼東和北方大草原宣傳中原文化。教導沒有文字的異族學習漢字,說漢語。
多年後,匈奴、烏丸、羌族、氐族以及遼東諸胡這些後世多民族的前身民族,拋棄了自己陳舊原始的制度,開始用華夏的禮樂。這些民族本來沒有成型的文字,就開始用漢字。這些民族在地區內混雜,語言多不通。現學習漢語後,就能夠順暢交流,於是都學漢語。
一個國家,無外乎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四個大的方面,而李翊的改革遍及這四大方面,可謂是全方位鋪開。
軍事上,由於受制於生產力的落後,李翊並沒有進行大的改革,而是要求保障軍隊的後勤供給,訓練要刻苦。
政治上,改革舊有朝廷機構,從而讓寒門子弟入仕機會大增,為朝政壇帶來新氣象。
經濟上,雖然李翊十分想要建立一個以工業為基礎的帝國,但也只能順應時代先搞好農業為基礎的農業大國。李翊實行均田制、租庸調製度。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士族的土地兼併十分嚴重。往往一個大族擁有數萬頃的土地,成千上萬的家僕。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