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89章 愛新覺羅·喇布:平叛戰場上的風雲人物
引言
愛新覺羅·喇布,清朝早期的重要將領之一,以其在平定三藩之亂中的英勇表現載入史冊。本文將詳述喇布在康熙年間參與平定三藩之亂的軍事活動。
一、封建之初:輔國將軍的起點
康熙五年(1666年)正月,喇布被封為三等輔國將軍,這是他軍旅生涯的開端。輔國將軍作為清代的一種勛位稱號,通常授予對國家有貢獻的皇族成員或貴族子弟,這一任命標誌著喇布正式步入軍事領導層。
二、繼承爵位:和碩簡親王
康熙九年(1670年)九月,喇布繼承了和碩簡親王的爵位,這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認可,也是其家族地位的重要體現。簡親王的爵位,在清朝初期屬於非常顯赫的地位,喇布的繼承也意味著他將在未來的軍事行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三、平定三藩:揚威大將軍的征程
康熙十三年(1674年)九月,隨著吳三桂、耿精忠等人的叛亂,簡親王喇布被授予揚威大將軍的 頭 銜 ,負責鎮守江寧(今江蘇南京),並隨後調往江西前線作戰。這場持續數年的戰爭考驗著喇布的指揮才能,而他也確實不負眾望,多次擊敗叛軍,展現了卓越的軍事領導力。
康熙十五年(1676年),喇布在江西戰場上屢建奇功。這一年二月,他派遣部隊在鄱陽縣之沙蘭粟嶺擊敗叛軍首領王用等部,顯示了其善於運用戰術的能力。到了五月,喇布奏報已成功招撫南康、吉安、饒州等地的偽官四百五十餘人,以及士兵一萬五千多人,這表明他不僅擅長軍事行動,而且在政治招撫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同年的七月,喇布的部隊攻破了楊益茂占據的金谿縣,斬殺敵軍三千多人,恢復了該地區的秩序。然而,到了十月,喇布的軍隊在螺子山之戰中不敵韓大任,遭受了一次挫敗。這次失利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滿,認為喇布沒有充分利用兵力優勢,而是選擇固守會城,導致了糧餉的浪費。
到了康熙十六年(1677年),喇布在江西戰場上繼續努力。三月,叛軍趁夜從吉安南門逃走,喇布隨即率軍進入吉安並駐紮下來。六月,他奏報招撫江西各地的偽官一千九百多人,士兵三萬七千四百多人,顯示了他在這方面的顯著成就。同時,喇布意識到韓大任等人的威脅仍然存在,因此請求調兵進剿。但是,康熙帝對喇布的進展表示失望,認為他未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尤其是在處理韓大任的問題上。
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隨著韓大任在老虎洞之戰中的失敗和隨後的投降,喇布的壓力得到了緩解。韓大任的投降對於清軍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它意味著江西地區的主要叛軍勢力已被削弱。喇布隨即被調往湖南前線,準備進一步打擊吳三桂的勢力。這一年二月,喇布奉命移師湖南,駐紮在茶陵,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三、攻入湖南:三藩之亂的轉折點
康熙十八年(1679年),隨著吳三桂的去世,三藩之亂進入了關鍵階段。這一年正月,喇布派遣前鋒統領希佛等將領率軍進取衡州,迫使叛軍將領吳國貴、夏國相等人連夜逃離,清軍順利收復了衡州。緊接著,喇布分兵復奪祁陽、耒陽等縣以及寶慶府,並成功招降了偽總兵卓英、董世興,以及偽副總兵周嘉貞等眾多叛軍將領。此外,還有偽將軍全鉞、偽總兵馬隆興、熊天章、曾大捷、姜繼尚、偽侍郎范思徵等相繼歸順,這些招降極大地削弱了叛軍的力量。
同年六月,喇布上疏提出,隨征的烏拉寧古塔兵一千二百餘人應遵照旨意撤回,但由於新寧等地的叛軍尚未平定,請求暫時留下進行剿滅。康熙帝同意了他的請求。八月,喇布又上疏報告,將軍穆占收復了新寧,而安親王岳樂則攻克了武岡,叛軍四處逃散。喇布本人駐紮在東安,派遣烏拉寧古塔兵返回京城,並讓穆占駐守新寧。然而,康熙帝對此表示不滿,指責喇布沒有追剿叛軍到沅州、靖州,顯示出對喇布未能徹底清除叛軍的不滿。
康熙十九年(1680年),喇布繼續在廣西等地作戰,不斷取得進展。正月,喇布上奏昭義將軍伯馬承蔭部下因為糧食短缺而發生騷動,他撥發軍餉後才得以平息。接著,喇布提議馬承蔭自募七千兵增設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