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270章 清朝名臣張亮基:從治河到平亂的傳奇一生
一、早年仕途
張亮基的早年仕途始於道光十四年(1834年),這一年他考中了舉人,並且通過「入貲」的方式,即通過捐納的方式成為了內閣中書。這種做法在清朝較為常見,對於那些有能力但暫時未能通過正常科舉途徑獲得官職的人來說,是一種進入官場的途徑。張亮基成為內閣中書後,很快就展現出了他的才華和勤勉。
不久之後,張亮基有機會跟隨當時的大臣王鼎前往河南參與治理黃河的工作。在這期間,他負責督造西壩,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關係到黃河沿岸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張亮基在此次治河工作中表現出色,不僅圓滿完成了任務,還因為其卓著的成績獲得了皇上的賞識,被賜予象徵榮譽的「花翎」,並且被晉升為侍讀。這標誌著他在清朝官僚體系中地位的顯著提升。
到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張亮基被調任至雲南臨安擔任知府。這次調動對於他來說是一次重要的轉折點,因為他將要面對的是更為複雜的行政管理和地方治安問題。在雲南期間,張亮基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機會,那就是與當時著名的總督林則徐共同參與河工事務。林則徐是晚清時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禁菸運動而聞名於世。在與林則徐的合作過程中,張亮基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因此受到了林則徐的高度評價,並被秘密推薦為可以重用的人才。
正是由於林則徐的推薦,張亮基得以調任永昌,並在處理邊疆少數民族騷擾的問題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他運用當地的士兵左大雄成功捕獲了作亂的匪首,從而穩定了當地的局勢。基於此,張亮基被迅速提拔為雲南按察使,並隨後遷任布政使,這表明了他在地方治理方面的傑出能力。
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張亮基被擢升為雲南巡撫,並暫時兼任雲貴總督。此時正值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粵匪活動日益猖獗,張亮基在這個關鍵時刻向朝廷秘密上書,提出了自己對於應對軍事威脅的看法。他的建議得到了當時皇帝文宗的認可和支持,這也證明了張亮基在戰略決策方面的眼光獨到。
二、剿賊兩湖
咸豐二年(1862年),張亮基被調任為湖南巡撫。在他前往新任的路上,聽聞太平軍已經包圍了長沙。張亮基認為長沙作為湖南省的首府,其安全至關重要,因此他上書請求駐守常德,以便更好地保護這個關鍵地區。然而,清廷並未採納他的建議,而是命令他儘快趕往長沙解圍。
抵達長沙後,張亮基立即組織部隊,利用梯子等工具攀爬城牆進入被圍困的城市。為了打破敵軍的包圍圈,他多次派出隊伍與城外的援軍配合,採取內外夾擊的戰術。最終,太平軍在這樣的壓力下被迫解除了對長沙的包圍。
長沙之圍解除後不久,太平軍繼續北上,攻占了岳州,並進入湖北省。緊接著,漢陽和武昌相繼落入叛軍之手。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湖廣總督徐廣縉因失職被罷免,張亮基被任命為新的湖廣總督,負責組織軍隊對叛軍進行清剿。
張亮基意識到,雖然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對付進攻武漢的太平軍,但也不能忽視叛軍可能從其他方向回竄的可能性。因此,他在上疏中強調需要防範太平軍的回竄,意圖專注於保衛湖南的安全。然而,朝廷依然催促他加快進軍的步伐,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戰局。
到了咸豐三年(1863年)春季,太平軍放棄了對武漢的控制,向東移動。張亮基此時已經抵達湖北,開始著手準備收復失地,並安排撫恤事宜。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通城、崇陽、嘉魚和廣濟等地出現了土匪作亂的情況,張亮基迅速調集力量平定了這些地方的叛亂。
與此同時,太平軍的部分力量分散竄入了江西。為了防止太平軍進一步擴散,張亮基親自督師在道士洑和黃石港設防,並分兵前往支援各地的防禦工作。到了秋天,部分太平軍從下游分竄至河南,經由羅山進入了湖北的黃安和麻城境內。張亮基隨即指揮水陸兩路的軍隊對這些叛軍進行了夾擊,最終將其消滅。
三、督防山東
在調任山東巡撫之前,張亮基正面臨一場新的挑戰。當時,江西的叛軍從九江出發,試圖侵犯山東。尚未正式履新山東巡撫的張亮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