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項羽在和郝酒探討昆陽之戰的時候,就認為更始軍只要不傻,肯定會從宛城抽調軍隊前來昆陽這邊助戰,無論是破壞糧道,還是襲擾大營,都可以給昆陽守軍減輕壓力,給他們希望。樂筆趣 www.lebiqu.com
這和巨鹿之戰是一個道理,假設楚國不發救兵或者一直像其他各路諸侯那樣作壁上觀,巨鹿趙軍還守個屁啊,直接投降算了,根本沒希望,早就崩潰了。
可以說包括王邑和王尋在內的很多人都知道,宛城更始軍有可能分兵來救昆陽,但又都沒太當回事。
因為只要宛城還在堅守,更始軍就算分兵來援,也必然不會投入太多,總共就十萬兵馬,圍困宛城最低也得五萬,而且真要是分出五萬兵馬來援,那就等於要在昆陽和新軍提前決戰了。
劉縯不可能冒這樣的險,就算真要提前在昆陽決戰,寧可放宛城新軍突圍,也會多帶兵馬。
項羽和郝酒雖然知道昆陽之戰的結果,也知道宛城會在昆陽決戰前投降,但他們光是應付擁有強大系統的劉秀就已經很耗費精力了,現在又得攻城,還哪有多餘的精力去防範宛城更始軍呢?
歷史上的王邑和王尋因輕敵而敗給劉秀,這個位面的劉秀有系統就更打不過了,所以項羽和郝酒也沒敢把這兩位留在昆陽東邊,而是讓他們駐紮在昆陽西邊。覺得他們數萬兵馬在手,去防範一下宛城更始軍總行吧?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碰上的這位劉稷在歷史上比劉秀武力值還高,是真正的純猛將,打起仗來經常是殺著殺著就身陷重圍了,因為他自己沖得太快,其他人跟不上。
即便如此,這位猛將也是最後死在了『自己人』更始帝劉玄手中,而不是莽死在戰場上。
在劉稷看來,打仗就是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更始軍是人少,但只要都拿出不要命的勁頭出來,完全可以把人數眾多的敵人攆得吱吱跑,甚至是自亂陣腳自相殘殺。
不過,想要達成這種效果必須得經歷一個過程,比如他這次以少勝多,玩命衝鋒斬殺了敵軍司徒王尋,一下子就嚇破了敵軍之膽。
王尋的兵馬因為沒了主將,又害怕自己落得和王尋一樣的下場,故此喪失了鬥志一路逃竄。
這夥人一逃,引得其他不明真相的新軍將士以為後面的追兵十分強大也跟著逃,最後連新軍主帥大司空王邑都慌不擇路逃向了昆陽城。
當然,也不能說王邑完全沒有道理,昆陽城那邊也有不少新軍在攻城,匯合之後多少也能穩住一些陣腳。
但昆陽城內的更始軍在這個時候突然殺出來,就不得不讓劉稷興奮了,時機可謂恰到好處,新軍的魂都快被嚇飛了,兩面夾擊之下必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戰果,甚至就此奠定決戰勝局都有可能。
然而,還沒等劉稷高興多久呢,就聽到了遠處傳來的吶喊聲,「昆陽已破,反賊大敗了啊!別讓反賊跑了,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啊!擒殺反賊大官可封侯啊!」
簡簡單單幾句話,就把新軍的慌亂洗滌一空,原來昆陽城內殺出來的敵軍並非是主動莽出來兩面夾擊的,而是在逃命突圍,昆陽城已經被攻克了!
城池被攻克,誰勝誰敗一目了然,勝方為啥要慌?
後面的建功立業和賞賜封侯,直接把新軍內心的**給勾起來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個時候的新軍將士,怕是已經在琢磨怎樣奪取他們脖子上有數的功勞了!
劉稷的作戰風格如此激進卻能安然活到現在,除了他個人的武力之外,對戰場形勢的判斷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什麼時候可以莽,什麼時候該緩一緩,什麼時候該撤隊,他心裡都門清得很。
此種情況下,再想取得更大戰果就不太容易了,新軍情緒已經穩定下來,仔細一看就能發現自己有三萬人,而追他們的敵軍只有三千。
十則圍之,到了這種兵力對比的時候,除了自亂陣腳想敗都不太容易。
「傳令下去,大軍接應昆陽兵馬即刻突圍!」劉稷放棄了擴大戰果的想法,如今宛城已在更始軍手中,昆陽這邊堅守下去並無太大意義,能把王鳳、王常等人接應出來也同樣是大功一件。
「喏!」劉稷軍的將士們心裡也發虛,數萬甚至數十萬敵軍啊,一旦清醒過來不跑了,調頭
第 269 章 昆陽決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