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沉浮之甲午悲歌 第九節大腕耍無賴
更新:02-21 06:28 作者:陽明山下 分類:軍事小說
「借款的事情辦得怎麼樣啦?」盛宣懷回到總督衙門後李鴻章立刻召見了他:
「非常順利,您算是掐准洋人的脈了。」說著盛宣懷從袖口掏出一張表:「這是各國銀行借款的數目利息以及償還的期限,都寫道上面啦。」
「嗯,念。」李鴻章點起菸斗說道:
「是,滙豐銀行願借八十萬,年息六厘,五年還清。怡和銀行願借一百五十萬,年息五厘九,兩年還清。法國東方銀行願借一百萬,照英鎊折算,分十年還清。德國德華銀行願借一百萬兩,年息五厘五,五年還清。」
「那你意如何?我想聽聽你的意見。」李鴻章問道:
「那當然是找利息最低的借啦,我覺得呀,應該先跟東方銀行和德華銀行各借一百萬。再讓德華銀行把償還的期限也延至十年。」盛宣懷提出建議:
按說盛宣懷本是商人出身,後來通過科舉進入仕途。這種半官半商的身份所提出的建議應該能讓朝廷所受到的盤剝程度降到最低的,但卻李鴻章居然就沒有同意。
「不,都向德華銀行借。」李鴻章斬釘截鐵的說:「二百萬兩,若年息不能壓低,償還期限就延至十五年。」李鴻章又補充道:
「向兩家借豈不周旋餘地更大?」盛宣懷疑惑不解的問道:
「不,就向一家借,而且越多越好。」李鴻章依然堅持:
「杏孫你有所不知,借少了,你是他孫子,可借多了,他反而成了你的孫子。當然這二百萬也可以向東方銀行借。」李鴻章深思熟慮後說道:
「中堂大人,您真是神機妙算,宣懷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呀,好,卑職即刻與德華銀行商量。」盛宣懷收好紙張,準備離開:
這時李鴻章突然想起了什麼事情叫住了他:「杏孫等一下,我已經許諾,誰借給我錢,我就買誰的軍火,得講信諾呀,而法國造的軍艦不行,德國行,就找德華銀行借!」
德國工業一直到現在都是享譽全球數一數二的產業,這得益於德意志民族嚴謹的精神和細緻入微的工作態度。最好的例子就是光緒十五年,緊挨德國的比利時人主持修建的盧溝橋。歲月橫流,百年滄桑,依然屹立於今日。
而一百多年前的李鴻章也用他睿智的眼光看到了德國工業的強大,雖然他肯定不能預知德國這個偉大的國家與民族在幾十年後能夠強大到發動兩次世界大戰。
不過這次和洋人打交道無疑是最成功的一次,正如後來盛宣懷所說的,自借洋債以來,這一次是幹得最漂亮的。但李鴻章卻不以為然,因為他知道再漂亮,借來的錢,還不都在圓明園上打了水漂,而北洋水師並未用過分毫來添置一槍一炮。
到這為止,海防捐賣官賣了的二百萬兩,這次借洋債也是兩百萬兩,一共四百萬兩銀子。北洋水師的旗艦致遠號與定遠號兩艘鐵甲巡洋艦也才一百三十萬兩。如果這四百萬兩銀子用於擴充北洋水師的話,不敢說登陸東京,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中日之間二十年再無戰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政府歷來都是很有錢的,不過很少用在刀刃上,全用在了窮奢極欲上了。
臨走時李鴻章又給盛宣懷交代了一件事:「這次借洋債的事情要是辦成了,先不要說出去。」
「朝廷不是催得很急嗎?」盛宣懷問道:
「讓他們急一急也好。」李鴻章若有所思的說道:
洋債的事情搞定後,李鴻章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張之洞了,因為不久之前他以醇親王的名義,讓張之洞認交一百萬兩銀子。可張之洞不但分文不交,反而還倒打一耙,順勢上書朝廷彈劾海防捐,讓李鴻章下不了台。
不過對付張之洞並不是出於私仇,而是太后交於他的任務,這一百萬無論如何都得替太后收上來的。
在李鴻章看來,張之洞也是在官場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老油條,真是長了毛比猴都精,看來不把他逼上絕路,他是不會認交一百萬兩銀子的。
這時報紙上一個不起眼的消息,引起了李鴻章的注意。而這個消息使李鴻章終於抓到了張之洞這隻老狐狸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