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大導演 第五百八十六章 《親愛的》與《失孤》_頁2
物角色不斷的反轉反轉再反轉。
兩個小時的故事裡塞入了太多關於親情和血緣之間的衝突和矛盾,使得幾個主角都不得不弱化自己的劇情,遷就整體的故事發展,這樣的遷就,讓原本可以豐滿的人物變得有些失真。
觀眾都還沒對這些人物有足夠深入的了解呢,就一場場煽情戲、感情爆發戲接連不斷的上演,讓很多觀眾都無法共鳴和融入,本應爆發的情感無法直接傳遞出來。
在這方面,另一部相似題材的《失孤》,處理的就很不錯。
相比較《親愛的》的故事性,《失孤》的重點是寫人。
通過找孩子的父親,和找雙親的孩子,這對人物線,來刻畫拐賣兒童這件事對丟孩子的父母和被拐賣的孩子雙方命運帶來的悲劇。
這部影片的故事並不複雜,八個字便可概括:失孤-尋孤-遇孤-成孤。
《失孤》並沒有誇大劉德樺這個主角的苦情,而是通過一張地圖、一輛臨近報廢的摩托、衣衫襤褸包裹下那黝黑乾裂的皮膚,來讓觀眾理解他這15年裡,為尋子走過的路,吃過的苦。
不得不承認,女性導演在細膩感情和電影細節的把控上,確實要比男性導演優秀很多。
但《失孤》的導演彭三源在電影劇情上的把控,就又沒《親愛的》好了。
《失孤》的人物和故事框架由三條線索構成,遺憾的是整個電影對三條線索的整體結構把握沒有掌控好,有前後完全脫節的感覺。
《失孤》更像是篇散文或者一首詩。
散碎、零落,雖然美,但湊不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每一個單一的場景要麼風景如畫,要麼民風純樸,劉德樺15年尋子,遭受重重打擊可始終在路上,也不斷的遇到好心人在幫忙,可就是缺乏一個中心爆點,僅僅靠著好人好事串燒,故事顯得鬆散而不抓人。
整部影片節奏不合的抒情、象徵空鏡頭,使得整部電影在敘述上顯得凌亂而不得章法,結果卻是消解了殘忍又沒能點燃觀眾,成了兩頭不靠的尷尬之作。
可以說《親愛的》和《失孤》各有優點也各有缺點。
兩部電影都是優點明顯但缺點也很明顯,所以這兩部電影的票房都在四五億左右,口碑也是毀譽參半。
但巧合的是,這兩部電影的優點正好是互補的,如果將這兩部電影的優點融合,剔除缺點,整合成一部電影的話,絕對能呈現出一部很棒的「打拐」題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