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龍奪嫡 第一百六十四揚帆起航至第一百六十五有朋自遠方來_頁2
更新:08-18 15:03 作者:鳳鳴岐山 分類:軍事小說
軍的整頓打下個堅實的基礎。其二,胤祚身為阿哥王爺,搞海外貿易雖一時名聲受損,可一旦巨額的金錢滾滾而來,那些兄弟們又怎會不動心,若是阿哥們都群相效仿,在加上民間那些富商的加入,整個民族的注意力必將會被海運所吸引,再現宋朝時的輝煌卻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其三,大規模的貿易一旦興起,尤其是中國多出少進,長久之後必然會有貿易摩擦,英、荷兩國必然會起貪心,貪心一起,戰事隨之就來了,而胤祚所要等待的爭霸亞洲的機會也就來了。
好消息不止一個,遠洋船隊啟航的消息固然讓胤祚開心,但另外一個消息卻更是讓胤祚激動不已——投入巨資研究的煉鋼之法終於在重賞之下有了眉目。自打康熙三十年起,胤祚便已經投入巨資收購可能有礦的荒山,經過了兩、三年的勘探,到康熙三十二年便已經陸陸續續地發現了不少的礦產,煤、鐵、銅、金、銀礦都有。
與常人相反,胤祚並不是很在意金、銀礦,甚至沒有投入多大的力量去開採,倒是對煤、鐵、銅極為重視。胤祚不懂冶煉,記憶裡頭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無法做出超乎時代的革新,因此他只能依靠群策群力——早在劉思遠升任工部侍郎的時候,胤祚便已經讓劉思遠出面聚集了不少冶鐵、煉鋼的人才,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而康熙三十五年底,胤祚接手工部衙門之時更是利用職權,大規模地集結了當時能找到的冶煉人才,在直隸宣化設立了一個大型的研發中心,依靠周圍的遷安、灤縣等大鐵礦,開灤、京西等大煤田進行產業化煉鋼的嘗試。胤祚將所有人員分為三個組,彼此間展開競爭,並為此下了重賞——但凡能提出一項革新的即賞銀千兩,能完成整個工藝流程的支持者賞銀十萬兩,協從者按功績論賞銀萬兩不等。
中國古代的煉鐵方法是塊煉鐵,始於春秋時代,即在較低的冶煉溫度下,將鐵礦石固態還原獲得海綿鐵,再經鍛打成的鐵塊。冶煉塊煉鐵,一般採用地爐、平地築爐和豎爐3種。此法在明朝中葉以前算得上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煉鋼之法,已能用焦炭冶煉生鐵,但距離胤祚所想要的效果還差得太遠,產量低不說,煉製出來的鋼質量也不行,至少達不到胤祚所想要的造炮的要求。
康熙三十六年初,一個叫毛三娃的技工首先創造出了完整的焦炭大規模煉製工藝,使得焦炭的產量和質量得到一個質的飛躍,胤祚特地獎賞了其人白銀三萬兩,一時間引起了轟動,所有參與研發煉鋼法的技師、技工都憋足了勁,沒日沒夜地研究如何實現大規模流水線煉鋼的工藝流程。至康熙三十七年底,以一個名叫李達的山西人為首的研究小組率先實現了突破——發明轉爐煉鋼法,向轉爐中的鐵水吹空氣,使鐵水中矽、錳、碳等元素含量迅速降低,同時產生大量的熱能,使液態生鐵煉成液態的鋼,徹底解決了生鐵成鋼的難題。以山東即墨人陳順為首的另一個小組則提出了模具一次成型法,將鑄造工藝提升到了這個時代的頂峰。至此,胤祚想要實現的鋼鐵大規模生產和鑄造已初步具備了雛形。
胤祚的心很大,光有了這些基礎的東西並不足以讓他滿足,他還想搞出諸如水電、工具機、蒸汽機等等設備,不過這些東西比起煉鋼來說那可是難上百倍了,想要逐一實現這些目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得到的,為此胤祚也做了不少的前期準備工作。
早在康熙二十七年胤祚奉旨辦學之時,就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南北兩所蒙學均是免費入學,從學童選取了一些天資尚可、家境貧寒,而又不足以高中的孩子進技校,所學的東西,正是胤祚憑著強大的記憶力生生默寫出來的中學數理化知識,由於胤祚不可能親自去教,也沒有別的老師能教這些孩子,一切只能靠孩子們自己摸索,到如今十年過去了,雖然不是人人成材,可也湧現出不少可堪造就之人。胤祚將這些人除一部分留技校任教,一部分進入胤祚的那些廠子任職,其餘的則給予大量的資金,提供各種便利,給出個目標之後就任由他們去折騰。
對於那些技校出來的研究人才,胤祚是高度重視的,成立了不少的實驗室,每年花在他們身上的銀子足足有四、五十萬兩之多,雖說目下限於基礎設施等因素,還沒有什麼太大的成果,可胤祚卻不急,他相信自己種下的這顆種子,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的,或許是不遠的將來,或許是幾代人之後,但終歸會有那麼一天的。
第一百六十五章有朋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