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業 1246 攻破西山
更新:11-08 18:14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軍事小說
相對於李泰這一支大軍一路上高歌猛進,楊忠這一支人馬前進的並不怎麼順利。
雖然李泰率軍從關中出發之後不久,楊忠後腳便也率領軍眾北去河套匯集諸軍。這一路人馬由楊忠、宇文貴兩大柱國擔任前後部統帥,匯集靈州總管李賢、延州總管李和等諸路人馬,共計有五萬軍眾,另有突厥南面小可汗攝圖所率領的突厥族眾與敕勒諸部城傍三萬人馬。
這些人馬都在西魏的控制之內,在河套集結起來倒也迅速,大約在李泰所部人馬進入上黨的時候,諸軍軍眾便已經大半集結起來,然後綏州刺史李雁頭便率領五千軍眾自河曲渡河,先行進軍,沿長城內線以牽制齊軍邊防軍眾的調集。
接下來楊忠等人便要取道武川南側,過雲中而後進軍平城,在平城這裡匯合突厥大軍之後,再一起南逼朔州,自陘嶺叩關而入,直下肆州以緊閉晉陽。
陘嶺即就是後世的雁門關,這一條道路也是南下晉陽最常採用的道路,當然也是北魏防備最為森嚴牢固的地方,早在東魏高歡時期便已經開始修築這一段連接管涔山與恆山之間的長城,之後又多有增修,如今則成為了北齊晉陽北面的內線長城。
之前齊主高演意欲調集人馬收復建州,便將朔州等地邊防武裝盡皆調回晉陽,但是這一線北山長城駐軍仍然沒有抽調回來,還以河東王潘樂之子潘子晃代替斛律光出任肆州刺史以鎮守這一線邊防。
魏軍本身行動比較迅速,在之前計劃的軍期之內,楊忠所率領的前部師旅便順利的抵達了平城,並且將此間仍然存在的齊軍防戍逐一拔除。楊忠親率軍眾出擊諸方,只用了數日光景便接連攻拔齊軍城戍十幾處,肅清了這一會師大基地。
可是魏軍這裡準備妥當,突厥那裡卻掉了鏈子。原本在溝通最初,突厥烏尊可汗表示可以出兵十萬,過後卻又表示應當將陰山以南那些胡部城傍也算作突厥方的出兵,因為近年來多有突厥部族南下陰山歸附,而且南面小可汗攝圖也屬於突厥汗族成員。
對此楊忠等人也沒有表示反對,只是傳信希望烏尊可汗儘快率領其餘軍眾南來會師。可是當楊忠都率部抵達了平城,突厥大軍卻仍然沒有到達陰山,態度消極、行動拖沓。
一直等到得知楊忠已經入據平城,而且已經將周邊齊軍據點掃蕩一番,烏尊可汗才變得積極了一些,派遣其弟步離可汗率領兩萬軍眾加快行軍,總算是在原北齊的畿上塞圍與魏軍會師。而這時候,宇文貴所率領的後路師旅也都已經抵達了平城。
「烏尊可汗腹存奸謀、首鼠兩端,若再繼續滯留於此,等待其後續師旅抵達,更不知何時才能南去攻破長城、抵達晉陽城下。」
在與宇文貴匯合之後,楊忠當即便表達了自己對於突厥師旅行動遲緩的不滿。
宇文貴聞言後便也點點頭,他們都清楚突厥想要維持在兩國之間左右逢源的局面,並不怎麼熱衷於幫助某一方徹底的消滅另一方,而且近年來由於西魏的強勢,使得突厥與北齊之間的互動更為親密。
此番出兵也是受迫於西魏的強勢,加上擔心西魏或會藉此機會扶植他的侄子攝圖在漠南壯大聲勢、以瓜分其實力,所以烏尊可汗才不得已率軍而來,但卻仍是一副出工不出力的態度,讓人很是氣惱。
不過這一次西魏出兵也是準備充分,本就並不是需要仰仗突厥相助才能成事,因此面對突厥如此不配合的態度,楊忠便又說道:「突厥即便消極不前,但其與我國聯合出兵一事想必也已經聞於晉陽,齊國君臣想必驚疑不安。正宜趁其當下倉皇應變、良計未妥之際從速出擊,使其師旅驚懾之下不敢南使,主上進攻上黨也能更加順利。」
此時的楊忠還不知道李泰那一路人馬早已經取得了極為輝煌的戰果,還在遵循常理的猜測那一路人馬或許仍在上黨與敵軍死磕,想著自己這裡使派奇兵給晉陽方面施加壓力。
宇文貴此番出征,更主要的是負責協調,實際的作戰任務則更多的倚仗楊忠策劃與執行,此時聽到楊忠這麼說,便又詢問道:「那安陸公將欲何為?」
「請化政公且引師旅於此繼續等待突厥前來會師,並可將敵之耳目吸引於此,我先率三千精卒曲行而今,繞道朔州與綏州人馬匯合,若能擊破賊之西境,必使賊廷震驚,烏尊可汗聞訊之後想也不會再逡巡不前、應會加速行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