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業 0956 作別舊事_頁2
更新:11-08 18:12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軍事小說
合內部、順勢而為的政治需求和構想,在西魏國中建立起了六柱國和十二大將軍的軍政體系。
後續雖然柱國和大將軍的員額有所增損替換,但是這種軍政上的人事格局基本上算是沿襲下來。諸柱國們地位超然、聲譽隆厚,而眾大將軍也都功勳卓著、身當重用,一起構成了西魏政權中最高級別的人事局面。
可是在經過一系列的動盪之後,唐公李泰入朝執政,卻直接打破了這一人事局面。哪怕就連柱國在其面前都不再超然,成為了階下待罪之徒。
開年至今才只過了七天的時間,便先後有侯莫陳崇、趙貴、達奚武三位柱國遭到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制裁,這也不免讓人驚嘆和警覺世道規矩的改變。
就連柱國都難以豁免制裁,其餘中外府出征將領再遭受處罰自然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雖然這些將領按照各自官職的不同,未必需要向宇文護等決策人承擔那麼大的戰敗責任,但是他們在撤退途中不能有效節制所部人馬有序撤離,甚至有的督將部伍逃散一空、最終單槍匹馬的返回潼關,當然也是罪責難免。
發生這一系列失職情況的,大部分都是原中外府下屬督將,以至於處罰公布出來的時候,哪怕群眾俱知唐公乃是據實論處,但仍不免給人一種唐公是在藉此打壓異己的感覺。
但即便如此,眾將也只能老老實實的領受處罰。不僅僅是因為有了宇文護和幾位柱國的下場作為參考,也在於剛剛大閱過程中,他們也是親眼看到唐公在這些將士們當中所享有的崇高威望與號召力。
而且那些接受檢閱、並向唐公熱情表達忠心的軍士們,還不乏有他們各自的親信黨徒。所以在剛才的大閱過程中,這些中外府將領們也都心情頗為複雜,感覺很奇怪,雖然不好形容,但總感覺唐公是當著他們眾人的面對他們群體性的施加了什麼。
對於這些中外府將領,李泰倒也並沒有大肆制裁,主要還是在官職上做出了一些削減,並且將他們的任職調離關中,安排到山南道諸州郡任職。在發揮這些人能力以維持山南道武備的同時,也便於他在關中營建起新的軍事秩序。
大閱持續了兩天的時間,待到結束之後各項相關的政令便開始推動實施起來。回朝之後,李泰便命令裴鴻、毛世堅與郭賢為三州度田使,儘快在這三州之地審察核計無主之田以充軍府賜田之用。
所謂的審核無主之田當然也只是一個表面的說辭,事實上單單那遭受處置的三個柱國家產、尤其是田產核計一番,估計就能獲得幾千頃的土地。
倒不是他們本身便擁有這麼多的淨資產,而是一個柱國就是一個龐大複雜的關係網,眾多門生故吏、再加上許多託名投獻之人,想要在他們各自身上挖取出可觀的田地產業簡直不要太容易。
除了將這些罪官產業沒入官府,新受尚書左僕射的大將軍韋孝寬也派人入京奏告,其家在鄉里護耕墾荒有幾百頃田業以濟鄉人,如今願意捐於朝廷以助創建宿衛軍府。
其他還有京兆人王悅、王述等,也都各自奏表戶有墾荒所得田業,願意捐助朝廷。對於這一類的奏捐,李泰當然是來者不拒,全都笑納下來,集資創業不丟人。
當年他剛剛來到關中不久
,便經歷過宇文泰霸府為了挽回邙山之敗的頹勢而頒布捐輸授官的政令。如今他作為新的霸府首領,上位伊始便通過人事任命表態會給這些關隴豪強開放以更多的政治資源,這些關隴土豪們要連這點表示都沒有,那也就太沒有眼色了。
而且如今軍府賜田,明擺著就是通過這些軍事組織和軍事行動在三輔之地創建起一個新的軍功地主階級,這些關中當地豪強們如果不能敏於機變、主動迎合這一變化並爭取轉型,那麼即便李泰眼下不對他們大加制裁,未來隨著軍工地主階級壯大起來,這些落後於時代版本的當地豪強最終的生存空間也只會越來越小。
與此同時,三司會審日前中外府逆亂一事也有了一個審判結果:略陽公宇文覺僭妄擅權、挾君弄威、虐殺大臣、營張黨羽、暴凌朝士等等數罪併罰,罪當棄市。凡其禍亂以來一眾黨羽,前中外府司錄李植、前武衛將軍乙弗永仁等並加梟首,余諸黨徒殺人者死、傷人及亂禮者皆流放山南諸州。
小司馬、懷寧公蔡佑宿衛失職,以致禁軍離亂、君王失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