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業 0697 心心相印
更新:05-06 14:51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軍事小說
在這兩方使者抵達荊州之前,回朝吃席的崔謙已經先一步返回了荊州,並且直赴石城,提前向李泰匯報一下此番回朝所見人事變化。
「今上性情大異先帝,志高氣盛,恐怕不是社稷之福啊!」
在講完一些人事變故的細節之後,崔謙旋即便說出了此行回朝最大的感受,講到這裡的時候,神情也頗有憂慮。
對於一個正常的政權而言,一個年富力強且志向遠大的君主可謂是社稷之福。但西魏本身就是霸府執政,如果皇帝不滿足於其傀儡地位和處境,那麼必然就會試圖挑戰霸府秩序,造成上層政治結構的動盪,繼而引發嚴重的內耗。
聽到崔謙對當今皇帝的評價後,李泰也不由得嘆息一聲。
當今皇帝元欽的人生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的話,那就是要麼在籌劃怎麼搞老丈人、要麼在搞老丈人。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到最後終於作的超出了宇文泰的忍耐極限、動手把這個女婿搞死了。
在將當下國中的情況交代一番後,崔謙又望著李泰發問道:「對於朝議柱國一事,總管欲為何計?」
李泰聽到這個問題後,先是笑語道:「竟然將我列作柱國之選,看來時流諸眾對我很是器重啊!」
「不錯,尤其是許多關東親友都對此持意甚熱,他們久遠樞機,不諳時勢,故而希望伯山你能勇居榮位。」
崔謙聞言後便也回答說道,對於這些關東親友舊識的想法看得很透徹,他們推舉李泰的同時也是希望能夠藉此成盟為黨,成為一股能夠左右朝情局勢的政治勢力。
「那恐怕是要辜負他們的厚愛了,如今東南局勢演變未息,後續必然更有機會可趁。齊人同樣也對淮南虎視眈眈,當此情勢之下,我專視東南猶恐未足,實在是無暇轉顧他處!」
略作感慨之後,李泰便直接表明了他對此事的態度。
柱國之位聽起來當然是要比大將軍更威風,如果只是名位的進步而不牽涉其他的情勢紛爭,李泰當然也願意更進一步。
西魏國中八大柱國,雖然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但除了大行台宇文泰之外,其他人在榮升柱國之後基本上都離開了一線指揮崗位,不再掌握實權。
如果李泰升為柱國的話,那他究竟是要回朝榮養,還是繼續留守荊州主持東南軍政事務?
這麼早便過上養老生活,顯然是不符合李泰心意的。可如果他仍然堅持在崗的話,就等於是宇文泰之外另一個特殊的柱國,換言之他的荊州軍府便已經初步具有了對抗華州中外府的資格。
此番李泰如果升任柱國,對他而言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繼續執掌荊州總管府,然後再憑著出身隴西李氏的這一優勢串結許多國中關東世族成員,讓他們在朝中作為自己的發言人。而這些內外以他為首的人事,憑著他同樣擔任柱國的勢位,已經可以說是脫離了中外府的掌控而另成一極。
崔謙所言那些踴躍支持李泰升任柱國的關東世族們,必然也是抱有著類似的想法,想要達成這樣的局面,在以鎮兵為主體的中外府之外再創建一個由關東世族所主導的軍府。
想必這也是皇帝元欽特意將這一話題引到李泰身上來的主要原因,就如同當年孝武帝扶植賀拔氏兄弟來抗衡高歡一樣。這麼一想,歷史當真是從一個循環走向下一個循環,果然人類的本質就是複讀機。
李泰甚至都忍不住開始暢想,如果皇帝在關中搞不動他老丈人的話,會不會南出武關來荊州投奔自己?那到時候他便可以學著宇文泰的操作,乾脆在荊州建立一個南魏,讓我南陽軍事貴族們重新輝煌起來……
這樣的發展路線,真是想想就讓人激動,但也僅僅只是想想而已。
畢竟這一切的前提不在於李泰敢不敢另起爐灶,而在於皇帝元欽能不能跑出武關,把北魏這僅剩的一點法統價值給自己送來。
而且老實說東魏都已經被吹燈拔蠟了,再加上江漢地區本就不是北魏的傳統勢力範圍,即便元欽來了其實也意義不大,對江漢人心的攏合都還不如襄陽的梁王。
於是問題又轉回來了,他是閒的多蛋疼,才會因為想當個柱國而給自己換個南梁皮膚?
沒有人不想當老大,李泰每天從睜眼起床到夜晚入睡之間都要在腦海里把宇文家蹂躪個八百回,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