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皇帝 第232章 關中兵禍
夏軍征服河東時,此時的關中正兵連禍結,李、郭等人起軍西進,如蝗蟲過境,侵掠郡縣。兵勢之猛,大出長安朝廷的之料,不過兩日的時間,西進兩百餘里,裹挾董軍餘孽潰兵,兵力翻了一番,有六七萬之眾。
噩耗連續傳來,叛軍進軍速度著實迅速,每日飛奔傳來前方噩報之斥候,幾無斷絕。長安諸公亦是一日三驚,原本「穩坐釣魚台」的王允這時再也坐不住了。
急令呂布派軍征討,主持長安兵事。此時的長安,算上禁軍,兵不過萬餘,且軍心不定。在王允的自負之下,原先稍稍穩定下的軍心亦是動搖不斷,如今李、郭在外聲勢造得如此之大,長安駐軍心念董卓者,也是蠢蠢欲動。
呂布以長安兵少,賊勢眾氣盛,建議王允徵召兵士,固守長安,消耗其士氣,再尋破敵之法。王允不聽,言:「都城重地,豈能任由賊眾兵臨城下,天子威信何在,必須禦敵於帝都之外!」
對王允所思所行,呂布差點當場翻臉,「耐心」地勸解一番,反倒激得王允一意孤行。呂布其人,於他而言,不過一持劍衛士罷了,拜將封侯,好好聽他王司徒的調度便是。一莽夫,何來的諸多廢話。
對王允的剛愎自用,呂布帶著強烈牴觸,但拗他不過。親自挑選樂三千士卒,都是在他看來的「不穩定份子」,交由李肅,命其帶軍東進討伐亂軍。
李肅可不傻,心中知曉手下士兵多有異心,一路東行,就如同坐在火爐之上,晝夜難安。在長安以東的渭南平原上,正遇李、郭數萬大軍。李肅敢於領軍東進,心中自然有應付叛軍的方法,未發一箭,未傷一卒,果斷投降,欲加入叛軍。
李肅早發現了,殺了董卓,王允掌權,還不如在董卓麾下了,只是如今悔之晚矣。那幫世家大族,何曾瞧得起他這樣的寒門匹夫,又是董卓部將,甚受排擠。誅除董逆,他李肅立功也不算小,卻未收穫多少,那些沒怎麼出力世家子弟以其身份便可升官、加爵,李肅自是不服氣。
李傕這邊果斷接受了李肅投降,全並其麾下,那些士卒則如魚入大海、鳥歸山林一般,迅速融入叛軍,調轉兵鋒對準長安。而李肅,有些悽慘,誅殺董卓,他出力甚多,被李傕下令殺死祭旗,看在他主動投降的份上,沒讓他受太多痛苦。
對呂布的不配合,王允自是不滿,果斷親自接過長安駐軍的指揮權。經過董卓之亂,王允早看明白了董卓之強,就在於軍隊,因此董卓死後,對軍隊看得極重。
別看信任呂布,以呂布統率諸軍,但一有皇甫嵩牽制,二有士孫瑞掌宮廷禁軍,再加上安插了不少世家子弟於軍中充任軍官。對呂布限制極大,到此時,其能真正掌控的還是那點「并州軍」,剛剛擴充不久,不過千餘人。
王允親自督查軍務,一邊於長安內外徵召青壯充入軍中,一面關注亂軍行軍動向。前番,王允令左馮翊郡守宋翼、右扶風郡守王宏派軍兵前往長安支援,二人都是王允同郡親信,共派出軍兵三千終至長安。
王允隨即派回到長安的安北將軍徐榮領大軍一萬出戰,藍田的胡軫受命領軍三千歸其麾下。對徐榮,王允倒是蠻欣賞的,心知其有統帥之才,也不顧其之前的「附逆」之罪了,大膽地啟用,滿心期待著徐榮能擊退越發逼近長安的亂軍,禦敵於國門之外。
徐榮領軍,東進不過五十餘里,便停了下來。他不用去討賊了,因為賊眾已至。李傕、郭汜、樊稠、李蒙這些大小董軍餘孽,各自領著麾下席捲而來。
數萬步騎所造成的聲勢,即使徐榮,心中也湧起一股無力感,就憑他手下這萬多「烏合之眾」,怎麼擊退眼前的敵軍。他徐榮識時達務,實在不知王允對他哪兒來的這般自信,表情凝重地望著殺氣騰騰的叛軍。胡軫在側,目光閃爍,面上沒有一絲緊張的痕跡。
「徐將軍,你乃太師座下大將,如今我等舉義為太師復仇,你竟要領軍攔路,卻是為何?末將素來敬重將軍,還望將軍散去兵馬,否則我等數萬強軍壓過,即使以將軍之統率無雙,也難免亡於陣上!」李傕催馬上前,高聲道,滿是自信。對面可是徐榮,以往只能屈腰拱手行禮,如今竟有機會侃侃而談,這感覺當真不錯。
「徐將軍打算如何應對!」胡軫嘴角抽動一下,在側低聲問道。
沒有看胡軫,徐榮果斷下令,語氣生硬:「傳令,保持陣勢撤退,至鴻門立寨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