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權重 第1103章 騰飛的海島
更新:12-13 15:08 作者:老井古柳 分類:都市小說
隨著瓊海島的名氣越來越大,外地來的人自然越來越多,據公安局的統計,現在外地來的人和瓊海島的本地人數目相差不大,而作為瓊海行政公署的首府海卡市已經成了移民城市,外地人數量已經超過了本地人數量。
雖然郭拙誠不贊同在瓊海島發展工業,特別是不希望發展那種技術含量低、成本高、能源特別是電力消耗大的企業,但商人的目光卻是敏銳的,他們很快就在這裡看到了巨大的商機,有資金有技術有膽量的人還是蜂擁而至,各種企業還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
瓊海島的道路建設這麼快速發展,自然需要大量的鋼筋、水泥、碎石、鋼管、鋼板、路燈、石條、電線,甚至還需要很多花草、樹木,……,這些都是商機。生產這些產品的企業都有財可發。
瓊海島的人口增加這麼快,自然需要大量的房屋,那麼水泥、紅磚、玻璃、鋁合金、木材、家具、碗碟、電器,……,這些同樣是商機,同樣可以使那些動作快的人賺得盆滿缽滿。
這麼多人住這裡,這麼多人有高收入,那麼餐飲和娛樂就必不可少了,開旅館、酒店、飯店、酒吧、娛樂室、電影廳、幼兒園、培訓學校等等企業,也一樣可以賺不少。
所以雖然郭拙誠沒有讓人宣傳,沒有對這些行業提供優惠政策,土地使用權買賣的價格遠超內地,稅收也嚴格按瓊海行政公署的要求執行,現對內地而已這些都是很苛刻的條件,但這些行業在瓊海島的發展卻比內地那些提供了優惠政策的地方發展還要快,而且快得多,隱隱有一種不可阻擋之勢。
與此相關的稅收也立馬大漲,稅務局賬面上的數字也一天天往上竄。躥升的稅收和經濟規模的高速發展,讓瓊海島地方各級政府欣喜而驚訝的同時,內地的政府卻是只能哀嘆
誰叫瓊海島這裡的人錢多,政策靈活。政府明確保護私人企業呢?
而且隨著這些賺了錢的人把消息傳出去,隨著外地人口的進一步湧入,各方相互之間形成了良性循環,進一步刺激和帶動了瓊海島財政收入的增加。到現在為止,不但沒有人懷疑郭拙誠曾經提出的五年內公務員收入增加二十倍。瓊海島的經濟增加二十倍以上。反而有更多的人認為郭拙誠提出的目標太保守了,五年時間瓊海島的經濟至少能提高五十倍!至於幹部職工的收入能增加多少,就看領導的魄力和膽量,就看上級領導會不會容許增加這麼多了。按賬面數字來說,將大家的工資提高三十倍對公署的財政應該不會造成多大問題。
看到瓊海島的經濟增加五十倍,想必很多人會大吃一驚的同時完全不相信。這個數字實在太驚人了。
實際上瓊海島之所以增加這麼快並不是因為郭拙誠真有點石成金的本事,而且瓊海島過去的底子太差。首先瓊海島一直是中國的「國防島」,一度是國防前線。這就意味著瓊海島主要服務於國防、服務於軍事。它存在的意義就是戰鬥的前線,就是為後面的粵東省等周圍省份提供保護和戰略縱深的,寧願這裡成為戰火連綿的地區,也不能讓外部的敵人入侵到粵東、香港等地。
經濟建設自然退居第二位。也因為這裡是防備敵人——特別是當時入侵越南的美軍——的前線,國家自然不會再想這裡投資建設大型工廠、企業,也不會建設高水平的大學、院校。
這個「國防島」只能生產最原始的生產生活資料,比如初級農產品、漁產品、林業、鹽業、製糖業、採礦業和橡膠種植業,缺乏中型或以上的工業和加工業。
島上的經濟一直是農業為主,農業結構占到60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以下,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到五百元。前世的1986年瓊海島的財政收入2.58億元。這還是經過了1984年到1985年的「汽車事件」後獲得的。
前世的瓊海島在1984年至1985年間,進口了大批的汽車再倒賣到內地,從中賺取差價。有資料顯示,當時整個瓊海島行政區直屬的94個單位。有88個捲入了汽車生意,全島幾乎一夜之間出現了872家大小公司,各行各業都學著買賣汽車。只要能拿到指標,倒賣汽車就能賺大把的鈔票。
沒有這個汽車事件。瓊海島1986年的財政收入連2.58億元都達不到。
即使按1986年的2.58億元,折合美元也不過一億而已。按目前的勢頭發展。瓊海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