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164 追本溯源
更新:09-13 10:33 作者:薰香如風 分類:玄幻小說
嫡母相對於嫡子而言。
若以此論處,陛下兩位皇子,皆庶出。何後母憑子貴。今雖為正宮之主,卻仍改不掉皇長子的庶出身份。
只因出生之日,身份已定。
皇長子辯出生時,正宮乃是宋皇后。皇次子協出生時,正宮又換成何皇后。
於是,兩位皇子,皆是庶出。
試想。若不從竇太后處追本溯源。而只論何後。何後又豈甘心捨棄親生皇長子,而扶立皇次子。正因竇太后乃如假包換的陛下嫡母,亦是兩位皇子的嫡祖母。故從「根上」論起,方能占盡法禮義理。
亦正如董太后內心所知。竇太后一句,抵她千言萬語。
名正而言順。
換言之。若是竇太后口出,「立貴子為帝」。除何氏一門及其黨羽外,群臣當無異議。
所謂「位卑而言輕」。若要竇太后「位尊而言重」。必然要令其重拾聲勢。此,亦是陛下所願。正因看到這點,程璜才悍然置身事內。捲入內宮奪權爭鬥。不可謂眼光毒辣,老而彌堅。
話說。自竇大將軍身死族滅,竇太后被以王甫、曹節為首的大宦官嫉恨,遭禁錮多年。竇氏外戚被誅滅,宦官因此得勢,權傾天下。此時,宦官內部亦勾心鬥角,相愛相殺。王甫被程璜借二婿之刀所誅,曹節又殺程璜二婿,將其排擠出宮。獨攬大權。老一輩宦官因而凋零。乃至以張讓、趙忠為首的中生代宦官崛起。稱「十常侍」。
眼看大權旁落,曹節又與程璜,冰釋前嫌,再次聯手,反殺「十常侍」。
漢末,河間生二帝。以至於范曄亦在《後漢書》中贊道:「河間多福。」
永康元年(167年)冬十二月,先帝崩。大權在握的竇太后,與大將軍竇武合謀,遴選新帝。
時有八人與會:大將軍竇武,其子及二侄,袁逢,太尉周景,河間王裔、侍御史劉儵,及大宦官曹節。
眾人合議,新帝須從章帝後裔中遴選。因章帝一系乃「嫡系宗支」。劉儵遂薦解犢亭侯劉宏,一名不見經傳,連河間都未曾出過,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拮据度日的小亭侯。
竇大將軍力排眾議,遂立劉宏為帝,由竇太后「垂簾監國」。
各派人等,因擁帝之功,俱得封賞。劉儵因與陛下同出河間,且又因推薦有功而倍受寵信。因此招來宦官妒恨。大宦官侯覽,恐劉儵與竇武聯手剷除異己,尋機奏請,劉儵出為泰山太守。卻在其赴任途中,派人刺殺。陛下念及劉儵無辜喪命,遂命劉儵之弟,劉郃為司徒。本想緩宦官、外戚及黨人之間的矛盾。
此時,竇武被誅,黨人遭錮。宦官一家獨大。為爭大權,程璜便暗中牽線,令其二婿劉郃、陽球與陳球、劉納等人結謀。聯合參奏王甫及其黨羽,乃至其皆下獄拷打致死。此事,反被大長秋曹節抓住把柄。又夥同宦官齊向靈帝哭訴,並逼迫程璜,反誣四人「謀議不軌」。陛下大怒,將四人下獄,亦拷打致死。
此為光和二年。
歷史上的此年間,竇氏外戚滿門被誅,王甫、侯覽、管霸等擅權大宦官,先後身死,曹節亦於轉年病死。
再無掣肘的陛下,忽然間乾綱獨斷,大權獨攬。
此時,若陛下真有「中興」之念,當可放手施為。新政所出,必有新氣象。奈何卻「亂而不損」,重用以張讓、趙忠為首的中生代宦官。待何後一門崛起,又重蹈前朝宦官、外戚不死不休的覆轍。
前世種種,過眼雲煙。再追究已無意義。
然甄選新帝時,各方勢力激烈角逐,達成共識的唯一條件:「嫡系宗支」。卻可見一斑。
陛下之所以能繼位,正因是「嫡系宗支」。
所以,陛下內心深處,有「立嫡」的自我情節與義理支撐。
事實也是如此。
中平六年(189年),陛下病危。於病榻之上,將皇次子託孤上軍校尉蹇碩。丙辰,崩於嘉德殿。蹇碩時在皇宮,想先殺何進,再立次子為帝。便遣人接何進入宮,詐稱有要事相商。何進不疑有他,即刻乘車前往。不料蹇碩司馬潘隱與何進早有交誼,在迎接時用眼神示意。何進心領神會,馳車抄近道返回麾下軍營,率軍進駐各郡國在京城官邸,託言有病,不再進宮。乃至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