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1.147 藥到病除
更新:04-19 00:31 作者:薰香如風 分類:玄幻小說
臨鄉的官田,並非一成不變。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不斷有流民舉家前來。先在臨鄉沿官道設立的十數個流民營地暫居。營地內設粥棚、湯池、醫帳、隔離營區。舉家入駐,調理好身體,便會被分到臨鄉各城安居。
每有一戶流民入住,官田便要分出五十畝。現有的兩百萬畝,不過能分四萬戶。按照流民家庭大致的人口組成,一戶不過四五人。夫婦二人、一兩個半大孩子,或有一兩位六旬左右的老人。
家中初生幼子和耄耋老者,皆未能抵達臨鄉,夭折或是病死於半道。
從《臨鄉集薄》上的人口數據,便可見一斑。
「年八十以上兩萬一千四百六十五,六歲以下廿三萬七千四百八十七,凡廿五萬八千九百五十二。」
「年九十以上三千四百九十人,年七十以上受杖一千六百九十三人,凡五千一百八十三,多前四百卅八。」
臨鄉百萬人口中。年紀在八十以上者,只有兩萬一千四百六十五人。年九十以上,更是只有三千四百九十人。臨鄉本是一片白澤,別無寸土。百萬人口中,絕大多數皆是新晉移民。而流民又是移民中的大頭。能夠輾轉千里,一路風餐露宿,抵達臨鄉的,多半是年富力強者。老弱皆不幸死於半道。
那為何六歲以下兒童,卻有二十三萬七千四百八十七?
原因也很簡單。抵達臨鄉後,生活富足,於是這二十三萬多是新生兒。臨鄉的人口組成,正如國之初。年齡結構偏輕,勞力充足,無過多老人需贍養。銳意進取,偏向對外擴張。
如前所說。通過上計,朝廷能掌握各地諸情。
關於臨鄉的眾多信息,皆藏在這一列列枯燥無味的數字之後。諸如大鴻臚、御史大夫、大司農等,朝廷重臣,通過《集薄》必然能得出許多關鍵信息。
看似無為而治的大漢,卻擁有嚴密的監督體系。且能對天下各地,進行細緻的數據量化。實在是太強悍。
單單一年一度的上計,便可見一斑。
也得益於對治下人口、田畝、收支的科學統計,劉備可以未雨綢繆。規劃下一季的生產生活。比如,稻收完畢。劉備便第一時間抽調人手,對治下各處糧倉進行增修擴建。
臨鄉「城、邑十,港八,倉十,關一,砦二」。
城邑十座。港口八座。糧倉十座。關城一座。水砦兩座。
十座糧倉中,有八座位於港口。剩下兩座,皆是城倉一座位於督亢,一座位於南關。督亢城倉,為臨鄉最重要的官倉。田賦收繳、米糧支出,皆出此倉。因位於督亢坡頂,四面被干欄重樓圍繞,易守難攻,卻也無從擴建。
南關城五百石的城倉,規模已然足夠。容糧過巨,反倒風險驟升。若賊人全力圍攻,必亂軍心。
雞蛋還是不要放在一個籃子的好。
剩下便於擴建的八座糧倉,皆是港倉。
南港、西林港、酈城港、東港、督亢港、大利港、南廣陽港、平曲港。
南港便是臨香港。東港便是益昌港。除去拆除港口的樓桑,剩下十座城池皆有港口。糧倉建於港口,乃是為便於漕運。倉儲亦有獨立的體系。皆由督亢城倉下轄管理。劉備擢升大兄劉文為食俸六百石城倉令,便是為了管理臨鄉糧秣。
時下錢糧自然最為重要。將糧食交給劉氏一族管理,正當其用。以老族長為首的劉氏宗人,從此再無怨言。便是此因。
劉備少時,與宗人的關係並不算融洽。
少時跟母親說起要將老宅建成塢堡。母親未反對,卻說了個樊重的典故跟他聽。
樊重善於經營,把莊園管理得井井有條,所起廬舍皆重堂高閣,一派欣榮之景。母親要劉備要學樊重,讓涿郡劉氏也皆有『重堂高閣,陂渠灌注』。並用前人之事,告誡劉備,自家和宗族,都要顧及到。
於是劉備將整個樓桑,建成了一座大塢堡。
說起來,劉備之所以能成為今日之劉備。母親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
就是這個一身大小姐病。即便身處逆境,亦樂觀以待,相信人心向善,充滿了與周遭破落家境完全不相符合的天真浪漫,頗多閨閣書香意氣的母親。給了劉備最寬廣的心胸。
結合與生俱來的利落果斷,輕財重義。再融入後世高屋建瓴的大局觀和視野。才成就了如今的劉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