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皇帝! 第256章 啃完一根還有一根
【李牧乃秦軍的心腹大患,有他在,秦軍就難以滅亡趙國。
然而再堅固的堡壘,也禁不住從內部開始的瓦解。】
【為剷除李牧這頭攔路猛虎,王翦使出了一招離間計。
他派人以重金賄賂趙王遷寵臣郭開(抱歉,一說起郭開我就想起了吉吉國王,是不是中毒太深了),造謠李牧司馬尚謀反叛君。
趙王遷聽信郭開的讒言,令趙蔥和顏聚代替李牧、司馬尚為將,並逼死李牧。】
【李牧一死,王翦再無對手!
秦王政十九年三月,王翦趁李牧被趙王遷殺害,發起猛攻,一舉擊潰趙軍,斬殺趙蔥,占領東垣。
同年十月,王翦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公子嘉率殘餘宗族北逃,在代地自立,史稱代王,此時的趙國已然名存實亡。】
「趙王遷自毀長城,合該滅國!」
「其實眾觀歷史,我們自毀長城的事情還少嗎?」
「是啊,例如完顏狗,他不僅毀了長城,順便還撅了地基.」
【秦國攻克邯鄲後,趙公子嘉北逃後,王翦、辛勝率秦軍北上,兵臨易水。
秦軍大軍壓境,燕國上下一片惶恐。
燕太子丹定下詐降之計,暗中卻派荊軻攜帶燕國輿圖和秦叛將樊於期的首級入秦宮,試圖尋機刺殺秦王嬴政。
然而,荊軻刺秦王以失敗告終,秦王令王翦與辛勝率軍大舉攻燕。】
【易水為燕趙兩國邊界,是燕國重兵防守之地,此時又有趙代組成聯軍,成為秦軍北進燕國的阻礙。
為擊敗燕趙聯軍,王翦率主力從上游渡過易水河,包圍了位於上游實力較弱的燕軍,大敗之,燕軍殘部潰逃至薊城,趙軍獨木難支,退回代地。】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翦攻克燕都薊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遼東。
秦將李信乘勝追擊,至衍水再敗太子丹,消滅燕國最後的有生力量。
燕王喜眼見無力回天,竟然殺了太子丹並以此來向秦國求和,秦王嬴政雖沒有同意燕國的求和,但也並未趕盡殺絕,而是揮兵南下,準備對付更加難纏的魏國和楚國。】
【魏國位於天下之中,在戰國初期是堪稱一霸。
但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他和韓國一樣,在秦趙齊楚等周邊國家的不斷夾擊下,最終淪為了和韓國一樣的末流諸侯國,到趙國滅亡時僅剩下都城大梁和附近的一些城邑。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賁率軍圍攻大梁。魏國作為曾經的霸主,它的都城大梁修的城高池深,秦軍一時難以攻克。
強攻無效之下,王賁將大梁附近的城邑全部攻取,施行堅壁清野的策略,使大梁失去外部支援成為一座孤城。
隨後,王賁又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水泡三個月後,大梁的城牆終於轟然崩塌,魏王假只好駕著小船出城向秦軍投降,魏國滅亡。
你別說,若是魏王假再帶個斗笠,披個蓑衣,這畫面還挺有意境。】
「.」
「蘇上神,論皮還是你最皮。」
「我能想像那個畫面,就是魏王假恐怕會有點兒委屈.」
【覆滅魏國之後,秦王嬴政又派李信、蒙恬之父蒙武率二十萬大軍,兵分兩路攻楚。而秦滅楚,是付出巨大代價的!】
【戰初,嬴政問其兩位大將,李信和王翦,對於征討楚國他們所需兵力的看法。
李信滿懷自信,說是只要二十萬兵力,就可直取楚都;而王翦則堅稱他需要六十萬大軍才能確保勝利。
嬴政以為王翦已經老了,年老膽怯,過於保守失去了軍人銳意進取的心氣兒。
最終,嬴政選擇了李信,而王翦則選擇告老還鄉。】
【嬴政看似讚許李信的勇敢,實則忽視了王翦深思熟慮的策略。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始皇用李信為主將,蒙恬為副將,起兵二十萬,兵發楚國。
李信祖居趙國,祖上是大夫出身,為將的開端人物是李同,此人在趙武靈王帳下為將。
李同的兒子趙國相國李兌,勇不可當,他餓殺趙武靈王於沙丘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