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皇帝! 第250章 鄱陽湖,曠世大戰!
【眼看朱元璋被抓,馬上就要凶多吉少。
在這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徐達挺身而出,向郭子興主動請纓,要去城外替換朱元璋當人質。
郭子興應允,徐達前往孫軍中替換出了朱元璋。
有了徐達當替身,朱元璋終於得以脫身回到城內。
經過多方調解,郭子儀最終答應放走孫德崖,一場危機終於化解。
關鍵時刻正是徐達的捨身相救才令朱元璋得以活命,朱元璋心中深受感動,也對徐達愈加看重。
朱元璋稱徐達為「布衣兄弟」,並於今後給予了他最完全的信任。】
【六月,朱元璋率徐達等人渡江,拔採石,下太平,並進一步圖謀集慶(也就是南京城)。
在攻打采石磯和太平府的戰鬥中,徐達與常遇春二人衝鋒陷陣,勇冠三軍,擒元將陳也先,收服蘄人康茂才義軍。
八月,徐達等人分道進攻溧水、溧陽、句容、蕪湖,皆克之。】
【朱元璋率領的起義軍一路過關斬將,所向披靡。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二月,又破蠻子海牙水師,至三月,攻下集慶,改集慶為應天府。】
【朱元璋在占據應天府後,北有元軍,東有張士誠,西還有陳友諒和徐壽輝,南方則有方國珍、陳友定。
他們雖然共同樹起了反元旗幟,但相互之間各有矛盾,為了各自利益勢必不能齊心協力。
而朱元璋處於他們的包圍之中,形勢則更加的艱難。
在這群起義軍中,當屬陳友諒和張士誠二人的勢力最強。
朱元璋審時度勢,決定先滅陳友諒,再除張士誠。】
「陳友諒可是明太祖的一生之敵,實力不可小覷。」
「陳友諒可不是泛泛之輩,他可是東晉最顯赫的門閥謝家的後代!」
「沒錯,比起陳友諒,明太祖可就哪兒哪兒都顯得寒酸了一些.」
「那又怎樣?陳友諒還不是被明太祖給噶了!」
【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
徐達會同院判俞通海的水師一起進攻池州,大破其柵江營,正在攻打太平的趙普勝由陸路逃走。
徐達克池州,擒其守將洪鈞等人,並繳獲其全部戰船,因功拜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
接著,徐達又率領麾下士卒乘勝攻安慶。不過進攻安慶不太順利,徐達不得不轉而進攻江北之地。
徐達先是攻下下無為州,又夜襲浮山寨,破趙普勝部將於青山,並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攻下了潛。之後徐達回到鎮池州,對安慶形成了水陸夾攻的攻勢。
然而趙普勝乃是陳友諒軍中大將,智勇雙全,穩如老狗。由他據守的安慶,朱元璋諸將攻之皆不能克。
最後,還是徐達挺身而出,他對陳友諒和趙普勝使了一出離間計,成功使陳友諒殺了趙普勝。趙普勝死後,樅陽水寨無人能守,徐達便趁機攻下樅陽水寨。】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初,陳友諒率領大軍,突襲池州!
朱元璋得知消息後,立馬派常遇春率兵增援鎮守池州的徐達,並遣使告徐達:「陳友諒旦夕將至。」
徐達得到常遇春的援軍後,決定來一個誘敵深入,四面伏擊。
於是,他令常遇春率領精兵萬人,設伏於六泉口;一面又選出精兵萬餘埋伏在九華山下,斷了陳友諒的後路。】
【陳友諒兵至池州,開始全力猛攻池州城。
徐達率領守軍開城出擊,常遇春及伏兵掩其後,大破陳友諒軍,斬首萬餘,俘虜三千,陳友諒敗走江州。】
【陳友諒占據長江上游,精兵大艦,雄心勃勃,是朱元璋等人開拓事業的主要威脅。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陳友諒再次率水軍數十萬東進,意圖直取應天府。
朱元璋以弱御強,設計用伏,誘敵深入,命令常遇春奉命與馮國勝率帳前五翼軍三萬人設伏,此三萬人為全軍主力。
經過一場鏖戰,在龍灣登陸的陳友諒兵遭到常遇春、馮國勝伏兵的衝殺,死傷慘重,潰不成軍。
彼時正值江水落潮,龍灣水淺,陳友諒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