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 0918 盡力而為,不負此生
更新:09-14 06:04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軍事小說
當大唐朝廷還在準備各種應變策略的時候,海西方面剛剛在積魚城宣武夸威結束的欽陵也率部返回了伏俟城。
欽陵入城的時候,原本籠罩在伏俟城上空那股壓抑低迷的氛圍也早已經一掃而空,合城出動迎接自家得勝歸來的首領,視野所及俱是一張張振奮有加的笑臉,沿途所聞也都是各種歌頌與喝彩聲。
特別是那些年輕的噶爾家子弟們,一個個更是歡欣異常,各作盛裝打扮、載歌載舞的出迎,更有甚者、已經是激動得淚流滿面,乃至於直接跪伏在欽陵策馬行過的路面上,吮吸著自家家主馬蹄踏過的塵埃,以此來表達自己對家主的崇敬、以及整個家族突破危難、再獲新生的歡喜與感激。
也無怪這些噶爾家的年輕人們如此歡欣忘形,他們生人伊始、噶爾家已經是大權獨攬的吐蕃第一權門,所感受到的只是身為噶爾家子弟的風光與榮耀,卻欠缺了長輩們那種努力奮鬥、光大家族的經歷。
可近年以來,蕃國內外到處都充斥著對噶爾家大大不利的聲音與氛圍,也讓這些背靠家族勢力、生來便無憂無慮的噶爾家年輕子弟們倍感壓力,卻又不知道該要怎麼做才能扭轉這一局面,心情可謂是沉重又迷茫。
特別此前國中贊普率眾氣勢洶洶而來,更給人以噶爾家大廈將傾的壓迫感,甚至就連噶爾家一手扶立起來的吐谷渾小王都背叛了他們、引眾而走,而大論欽陵看起來也是一副一籌莫展的樣子,可謂是讓人絕望至極。
結果卻萬萬沒想到,僅僅自是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局勢便又發生了這樣的逆轉。雖然這些人沒能親自跟隨、親眼見證,但自有人將大論欽陵在積魚城外的威武霸道繪聲繪色的傳播回來。
而在聽完之後,這些噶爾家的子弟們可謂是心馳神往、熱血沸騰,心中對於大論欽陵的欽佩已是無以復加,只覺得家族中擁有這樣一位頂樑柱的存在,便沒有任何人與事能夠威脅到噶爾家。
雖然說他們也有一點不解,那就是吐谷渾小王離開伏俟城明明是率部前往擁從贊普,怎麼又成了叛國投唐?
但跟噶爾家的禍福存亡相比,吐谷渾小王是生是死、叛與未叛都是小事。就連贊普都迫於大論的強勢而接受了這一說辭,也就沒有再繼續深作追究的必要,起碼不足以影響到他們眼下喜樂歡慶的心情。
由於消息傳回的第一時間裡、城中便已經舉行了一系列的慶祝,再加上往來奔波讓人疲憊,所以內外群眾們在將欽陵迎入城中後,便識趣的各自散開,只留下了噶爾家近系族人們以及心腹家臣們齊聚一堂。
眾人各自坐定之後,不免對欽陵又是一番歌功頌德,欽陵也只是微笑傾聽著。
「早知吐谷渾小王如此愚蠢,竟然主動的將把柄授人、自取死路,那此前也大不必同唐國做什麼接觸!唐國驕大、惡意滿滿,就算對我家有什麼資助,必然也是不存好心,否則又何必再去勾結招降吐谷渾小王!」
「是啊,唐國向來都覺得青海正該永世都是他們的藩屬,更深恨大論舊年數敗其軍。今次趁火打劫,勒取諸多,伏俟城外海畔修起的那碼頭,至今還有人潛渡投唐、不能禁絕。此番同唐國這一輪交涉,得益不多,但卻遺禍頗深。若國中再拿此問罪,讓人自辯不能,這一次的操事者,真的是計差……」
沒有了外人在場,眾人言談起來便少了約束,很快便有人就這一次與大唐的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而大唐這一次在同噶爾家交流的過程中所流露出的態度,也的確是有些咄咄逼人。雖然提供了許多海西急缺的物資,但這些物資也都不是白送的,而是噶爾家付出了遠比市價更高的價格才換來。交易上已經占盡了好處,一些附加的條件則就更加的得寸進尺。
別的不說,單單大唐方面要求海西修築的那座碼頭,人力物資的消耗且不必說,單單碼頭修好之後,雖然唐人也的確用來輸送了物資,但在送完貨之後卻並不急於離開,就這麼停泊在青海湖面中,不斷的隱憂海西人前往投靠,絲毫都不顧及噶爾家的感受與態度。
自贊婆西歸以來,開始忙碌修建碼頭,這碼頭投用統共不超過一個月的時間,但唐國單單在碼頭上所招撫並運走的海西之人便達到了幾千之多,其中還包括數名部曲勢力不俗的豪酋。
也就是隨著近日來天色越發見寒、青海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