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音階狂潮 第一四一六章 立春_頁4
對鋼琴坐著講話,換了個沒啥感情色彩的男聲普通話配音:「楊景行第二交響曲是一首了不起的作品,作曲家把中國傳統元素和中國當代表達完美地融入交響樂體裁的發展之中……不同時代和文化交匯的魅力讓我崇拜,也是對我的巨大挑戰,但是聽眾非常喜歡……二胡三弦琵琶揚琴我都很喜歡,讓我感受到全新的吸引力。」還是剪得不太合縫。
電視又變成紐愛排練的畫面,女主播的聲音再度響起:「為更好演繹中國作曲家的作品,音樂會主辦方紐約愛樂樂團在數月前就尋求到與浦海民族樂團的合作。浦海民族樂團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大型民族樂團,樂團派出參與本次演出的十六位民樂演奏家以精湛的技藝得到美國專家同行的高度讚譽。」
蕭舒夏又哎哎,字幕顯示紐約愛樂樂團小提琴首席威爾遜,不過這會畫面上的威爾遜比上美國節目的時候看起來藝術端莊得多,還是那個男聲配音:我認為他們都做得非常好,,如果沒有這些民族音樂演奏家的精彩表現,我們對作品力量和美的展現會大打折扣。
畫面一轉就進音樂廳了,鏡頭在比較近的距離仰視舞台,女主播的聲音比配音還是好聽多了:「晚上八點,音樂會以中國民歌《茉莉花》作為開場曲……」
楊程義還挑新聞聯播的刺:「純器樂,又沒人唱的。」
這個新聞錄音質量真是不敢恭維,還好只響了幾秒鐘後就靜音了由主播繼續:「音樂會下半場,來自浦海民族樂團的十六位民樂演奏家由指揮家介紹登場,受到了現場觀眾熱烈歡迎。」
新聞閃了兩秒鐘的一層觀眾席鼓掌畫面,還是拍得有點技術的,看上去會讓人以為音樂廳里座無虛席,中國面孔真的不少,沒看到希拉蕊。
哎喲,這新聞還先從指揮家起手式開始給了好幾秒鐘的《第二交響曲》前奏之後才開始剪,並且在主播開始念稿子之後也沒有把音樂完全消音,還能隱約聽到一點。稿子也勉強稱得上藝術化了:「作為本場新年音樂會的重頭戲,中美音樂家聯袂讓中西古典音樂完美交融,讓中國民樂的獨特魅力穿越了記憶的時空緩緩道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詩意與情懷,為全場觀眾獻上了一場高品位、高水平、高質量的聽覺盛宴。音樂結束後,觀眾全體起立向演員長時間鼓掌致謝。」
畫面上看上去好像大約也是那麼回事,但是這固定機位的的短暫局部畫面還是趕不上紀錄片,沒三零六的《在路上》那麼有感染力說服力。
新聞又說了,浦海民族樂團的演奏家們還為聽眾獻上了《賽馬》、《平湖秋月》經典傳統曲目。演出結束後,聽眾紛紛表示中國傳統音樂如詩如歌韻味無窮。中國樂器令人大開眼界,整場演出十分震撼,看完之後仍意猶未盡。
但是作為佐證的觀眾評語一共也只有短短四段,大都是些感情用事的場面話,中國人還是把拜年當頭等大事,只有最後一個像是比較懂音樂的白人男性說在第一樂章的什麼情緒位置東方音樂的突然出現表現出了什麼……
楊景行好像要去打電話了,蕭舒夏不准:「沒完,沒完!」
還真沒完,民樂演奏家出場,字幕顯示浦海民族樂團首席琵琶王亞明,也不是什麼採訪,演奏家直接就感言:我們很高興能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為紐約聽眾呈現優美的中國的音樂,呈現中國作曲家演奏家的風采,讓不同地域不同國度的人分享到我們中國民族音樂的美好。
時間緊迫,畫面一轉浦海民族樂團團長文付江只能講一句話: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好的音樂一定能打動全世界各國人民。
電視變成男主播單人畫面了:年年歲歲過除夕,今年年夜味更濃……
蕭舒夏最先反應過來,問兒子:「沒電話?」
楊景行幫母親撐面子:「掛幾個了,我去給媛媛打一個。」
好像也就這麼回事嘛,楊程義簡直敗興而歸:「吃飯。」
蕭晨猛然發動朝自己房間衝去:「哈哈哈,我賭了八萬金幣!」
外婆好像也不太滿意:「照片都沒有?九純都不說?」
楊景行關上陽台門的時候,楊程義的電話響了,蕭舒夏似乎不高興自己還沒著落。作曲家又掛了路楷平的電話給打何沛媛過去卻,卻發現正在通話中,而且沒接他電話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