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西漢末年 第六十八章 嚴尤諫
更新:03-26 09:44 作者:青山孤舟 分類:軍事小說
江河行很是奇怪,李通怎麼對嚴尤這麼大意見,便問道:「李將軍,嚴尤上書朝廷都說了些什麼啊,怎麼你這麼生氣?」
李通道:「和順候,何止我一個人生氣,皇帝和朝中文武官員都十分不滿嚴尤,王邑大司空私下說,要不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嚴尤恐怕在軍中都不好呆了。你也知道,嚴尤當年跟皇帝曾經是同學,這才保住他的位置。不過看在他還有點能力的份上,讓他在漁陽郡,準備好人馬,就向匈奴攻擊。
他上書說了什麼,原話我不太記得,大致我給你說下意思。
嚴尤說,從周朝以來,匈奴為害邊郡已久,但對付匈奴一直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周朝用中策,漢朝用下策,而秦朝根本就是無策亂來。周朝時期將他們驅趕走,將他們向蚊蠅般驅出邊境。漢朝呢,用的是下策,尤其漢武帝時期,挑選精銳將士,勞師遠征。雖有勝跡,可難以根除,匈奴還是時不時來報復。兵連禍結長達三十年,國家可謂元氣大傷,百姓苦不堪言,匈奴也一樣。秦始皇呢,不甘心邊境被匈奴侵犯,發全國之力,以修長城。從東邊到西邊,延綿萬里,幾乎把國家的力量全部耗在長城上。長城修好,國家已再無力量對付內部的動亂,導致秦朝滅亡。秦朝算是無策。
現在國家有了災難,到處出現災荒,百姓開始吃不飽,西北邊境尤其嚴重。現在這個時候,徵集30萬大軍,攜帶一年的糧食。東至沿海各地,難道江淮沿岸,全部要來準備軍糧,才能將糧食湊齊。
嚴尤認為征討匈奴有五大難處:
第一難,徵兵調兵難。邊郡之兵早集合完畢,其餘地方之兵,從全國各地。各個郡縣集合而來,路程有遠有近,全部集合完畢,需要一年時間。而先到的軍隊。暴師於野外,時間一久,必定疲憊不堪,士氣低下,兵器軍械等生鏽腐爛。幾乎沒有戰鬥力可言。
第二難,徵調軍糧難。邊境被匈奴剛剛洗劫過一遍,本已虛弱不堪,缺錢少糧。從邊郡徵集不到糧食,全國各地的糧食徵集同樣困難,路程又太遠,運輸不便。到時候就怕戰局一開,各地的糧食運不上來,缺糧之兵,怎可再戰?
第三難。戰場運糧難。征討匈奴,每個兵士需要一年之糧準備,平均每人一年得按500斤左右準備吧?非要用牛車拉,牛的草料也得拉上吧?一頭牛一年要吃多少草料,至少得600斤以上準備吧?匈奴很多地方都是沙漠,缺草少水。以前出征,不到一百天,牛都死的差不多了。可剩下的糧食還多的很,怎麼辦?難道讓士兵背著糧食進軍?
第四難,天氣多變。瘟疫高發。匈奴秋冬極為寒冷,春夏又大常颳大風。為應對嚴寒,非得帶著烤火的大鍋木炭,可要帶的多。負擔太重,根本負擔不起。征討匈奴的軍隊,一年四季只得吃乾糧,喝白水,沒有其他可吃的,士兵身體虛弱。疾病高發,很容易得瘟疫。以前攻打匈奴,很少有超過100天。不是不想長時間徹底打服匈奴,而是各種力量到100天左右,幾乎都疲憊不堪,再也沒有力量打仗。
第五難,我打敵難,敵伏我易。大量的糧食輜重跟隨大軍前進,大量的兵力用到運輸上,而用於精銳的騎兵必然減少,而且行軍速度也慢。我軍速度慢,匈奴速度快,我們追擊他們就困難,甚至追趕不上,匈奴人就能從容的撤走。碰上崎嶇的山路,我們隊伍前後可能拉的很長,匈奴假如前後伏擊我們,後果不堪設想。
另外,這次打仗徵集太多的百姓,如果難以獲得軍功,百姓恐怕心就亂。
最後,嚴尤請求自己和前期集合好的軍隊,先行突擊匈奴,給匈奴以突然襲擊,這才是給匈奴教訓的無奈辦法。
和順候,你怎麼看嚴尤所說?」
江河行頭靠著椅子,眼睛看著天花板,仔細考慮嚴尤所講。回頭仔細考慮自己征討匈奴的經過。
嚴尤所說征討匈奴的難處,對於漢朝,對於新朝都是實實在在。對於自己則不是太多,首先平州之軍,都是職業軍隊,一聲令下,就能立即出發,徵兵沒什麼難。
其次運糧,平州的馬車拉輛甚多,本身軍隊中,就有專門的戰車,部分作戰,部分拉軍糧,效率比起新朝高不知道多少倍。
第三,從兩湖城到狼居胥山,有條大河,弓盧水,主要的糧食,軍隊都是靠這個大河運輸,基本沒有太大損耗。
第四,即使遇到匈奴伏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