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652 第一百五十六章 第一猛將
更新:07-11 15:52 作者:勝者即正義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岳樂並沒有要和大西軍硬碰硬的決心,他見有數百騎兵由醴陵而來,北面又有一支明軍突襲,擔心部隊損失太大,士氣受到打擊,便立即下令多尼斷後,自己則帶著主力沿河後撤。一筆閣 m.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由於事發突然,南一魁見狀,以為是明軍主力到了,岳樂居然沒通知他,也不管山頂上的那幾十個明軍殘兵了,隨即率部跟上。
不過,他還是讓家丁抓緊砍了幾十顆腦袋,以便回萍鄉之後對岳樂能有個交代。
等清軍悉數潰退,馬寶率兵抵達陸長川等人固守的山丘之時,其上的那面「陸」字大旗依舊矗立山頂。而大旗之下,只剩下了七個活人。
馬寶孤軍深入,清軍又一觸即潰,表現得毫無鬥志,這讓他不得不懷疑這是敵人設下的埋伏,派人聯繫到了另外一支在外演練,從側面攻擊清軍的大西軍之後,也不敢再逗留下去,隨即領兵回城。
這支沒有撤回醴陵,而是主動進攻清軍的部隊損傷也十分慘重,戰死了四十多人,還有近二十個受了重傷,需要妥善治療和休養的。
不過,相比於大西軍的損失,清軍南一魁所部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僅僅是戰死失蹤便接近了三百人,這支岳樂麾下目前唯一能成建製作戰的綠營精銳士氣遭到了極大的打擊,短時間內喪失了戰略進攻的能力。
而岳樂麾下的正藍旗戰兵,損失雖然不大,可興師動眾,無功而返,狼狽而逃,也讓他們的士氣受到了不小的打擊,軍中甚至出現了畏明心理。
軍隊的士氣原本就是靠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累積而成的,可大西軍出滇以來,清軍連戰連敗,如今又在有內應引路的情況下,夜襲都沒有成功,這使得不少八旗兵失去了必勝的信念!
不過,除了參戰的士兵士氣低落之外,萍鄉縣以外的其他八旗兵,綠營兵收到的可是大勝的喜訊——「殲敵千餘,戰略轉進」!
當然,大西軍這邊的宣傳也毫不遜色,白文選報上去的殲敵數目經過孫可望的「微調」之後,個位數和百位數互換了一下位置,總數翻了三倍不止,更具鼓舞性,陸長川和趙奎的「戰神「之名也隨之傳遍全軍,人盡皆知。
畢竟,這兩人原本殺了二十幾個綠營兵,現在變成了二十幾個滿洲兵,四十幾個綠營兵,全軍的殲敵數目也膨脹到了八百餘。
而這些極有可能在將來作為珍貴史料流傳下去的軍報,或許也只有當事人才會知道,到底有多假!
隨著時間的推移,孫可望也開始把全部重心放到了第二次大反攻之上,借著這次岳樂夜襲醴陵的機會,他直接加速了這個過程,將大後方的內政大權重新轉交給了內政大臣劉體純。
而和當初的王夫之一樣,一心潛伏在孫可望身邊做臥底的張煌言則在孫可望離開長沙城之前,被任命為了「總管湘桂衛戍大將軍」。
由此,在湘桂後方,劉體純掌內政,王尚禮掌監察,張煌言掌軍事的格局也徹底確立。
這種任命看的自然不是誰的功勞高,而是看誰的背後有山頭,有切切實實的軍政力量,就如同「軍事內閣」一般,其中釋放出來的政治意義遠大於任命本身的意義!
不然,以張煌言的功績和資歷,憑什麼執掌兩省二十餘府司,上百座城池的近兩萬衛戍部隊?難不成因為他的道德水平比一般人高些?
孫可望可不想自己帶著殿前軍在前線和洪承疇拼死搏殺的時候,後方的大臣們心思浮動,張煌言代表的是永曆和魯王一系,他在高位,才能安撫得住這兩派的人心。不至於像廣東大戰的時候,仗還沒打完,就有人開始想著「討賊」了!
孫可望雖然通過嚴打已經清洗了不少異見分子,但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央和州府的大臣,縣鄉受嚴打影響嚴重的,基本上都是貪腐太過肆無忌憚,或者身上背負了太多人命的。
畢竟,他也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在決定國家命運的大決戰面前,把人全部換完,這對於基層統治來說,是不可想像的。而那正是決定大戰勝負的根本!
因此,臨近大戰,孫可望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妥協,通過任命張煌言的方式,對那些惴惴不安的官員釋放政策轉變的信號,儘可能團結所有可以團結的力量,消除掉所有阻礙大戰取勝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