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方程式 第一百八十四章 第一件袈裟
出家人戒律森嚴,其實很少會和不相干的人閒聊的。不過今日法會,來的都是各地高僧以及一些虔誠並且有禪心的香客信徒,說一些和佛門相關的東西是可以的。名義上
是說袈裟,其實大家爭論的是修行的態度和方法。
什麼是好袈裟?這對不同的人來說不盡相同。
有看破紅塵的大師覺得,莊重典雅就足夠了,至於製造袈裟的材料是什麼,並不重要。佛門弟子也不是那種虛榮之人,非要用各種珍貴的東西來裁製點綴。
另有人則不同意,既然佛像都有金身,那袈裟用一些珍貴材質也無可厚非,佛門七寶難道只是提一提嗎?當然是可以用在袈裟上的。
類似的意見很多,不過暫時都歸結在簡樸和奢華的爭論上,當然,問題本身其實還是清規戒律的苦修和順天由人的禪修之間的辯論。正道苦修,需要佛門修士捨棄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間貪慾,精進辦道,修行無我的中道之法。此皆為佛門弟子遵佛教敕,檢束身心,刻苦精勤,持戒修行。如經中
所言出家苦行、頭陀苦行等。另外佛將菩薩為法捨身的行為亦稱為苦行。
苦修者既然要捨棄好衣等世間貪慾,那麼作為袈裟來說,能蔽體保暖,再加上點莊重,不至於失禮就足夠了。其他的一切,都是貪慾的體現,影響修行。禪修則更注重心靈的修行,形式上卻相對自由。無論是出家生活的人,還是在家生活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隨分隨力的行踐八正道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逐漸減少煩惱的困擾和貪慾、嗔恚、愚痴的束縛;逐漸讓心靈淨化及得解脫自在,使自己向善、向覺悟解脫的方向前進。
任何一個發心修習的人,都能從這些平實的修習中,逐漸體會到極有意義、極具價值的覺悟真理。所以,在禪修者看來,袈裟不一定非要簡樸,碰上什麼穿什麼,有什麼穿什麼。樸素麻衣袈裟可以,上好棉布袈裟也穿得,甚至鑲金嵌銀的也無所謂,佛門七寶掛滿,左
右也不過就是一件衣裳,該吃吃,該喝喝,該穿穿,心無掛礙,隨性修行。佛門之中也不是鐵板一塊,個人堅持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還好,都是佛門高僧,即便觀點不同,卻也沒有什麼臉紅對罵大打出手的情形,都是心平氣和的表達。一方
面這是大家的基本修養,另一方面,這也是給興福寺東道主面子。
既然誰也說服不了誰,作為修士,自然也就從袈裟聊開來,從簡單的袈裟發展到了佛門煉器之道上。從普通穿的袈裟升級到了法器,那自然就不一樣了。依舊還是各種各樣的意見,這個說要加持清心咒,時時清心定神,去煩止惡,修心養性;那個說要加持心經,輔助修
行;也有人要加持斬妖除魔的手段,驅邪祛敵,不一而足。
沈鳳書和一塵跟著了真大師出來的時候,外面正說到這裡。一塵小和尚因為自己大明咒闖了禍,讓法會停了下來,一句話都沒敢說,乖乖的跟著師父。倒是沈鳳書聽到外面人的討論,忽的覺得,大家討論的很好啊!要是給自己一
件加持了大明咒的法器時時刻刻的戴著,豈不是相當於時刻有人幫自己加持大明咒?就算效果不如一塵親自施展那麼好,可架不住隨時隨地不間斷啊!
這是個好主意,看來法會之後可以找了真大師談談,實在不行就外面找找,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法器能夠買到。
了真大師沒有停留,帶著一塵和沈鳳書,走到了圈子中心,隨後向某位法師道歉。剛剛正是一塵的大明咒驚擾了這位法師的講經,道歉是應該的。法師也大度,非但沒有責怪一塵,反過來還稱讚了一塵的大明咒修行。能驚擾到他講經,也不是什麼人可以做到的,難得一塵年紀這么小,能把大明咒施展的有模有樣,
震動全寺,也實屬難得了。
小小的風波之後,沈鳳書和一塵就老老實實的聽各位法師們爭論,聽的津津有味。佛法沈鳳書聽不明白,但聽他們講法器的厲害,還是能聽明白一些的。
一群法師信徒說的興高采烈,卻也並不是誰都能服眾,號稱閒聊,實則還是言語中暗暗交鋒,針鋒相對,寸步不讓。了真大師身為興福寺東主,眼見得貴客爭起來也不是個事。而且沈鳳書在旁邊,跟著聽大家辯駁,好像被冷落一般,總是讓了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