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末世來 第一二二六節 美女
1791年入哥本哈根皇家美術學院,1796年獲獎學金並於翌年赴羅馬學習。其間受希臘羅馬藝術的薰陶和溫克爾曼關於古典美理論的影響,藝術上得雕塑家卡諾瓦的啟示,逐漸形成靜穆冷峻、嚴謹細膩的雕塑風格。
早期大量的作品都取材希臘羅馬神話和歷史事件,圓雕有《埃貝》(1806)、《丘比特與普緒喀》(1807)、《拿金蘋果的維納斯》和《牧童》(1817)等。1812年,他受羅馬皇帝邀請,製作紀念性浮雕飾帶《亞歷山大攻陷巴比倫》。
浮雕帶全長35米,雕刻了眾多的人物和宏大的場面,以此象徵拿破崙的勝利。他的浮雕以盛大的場面和生動的人物體態著稱。他晚期作品成就最高的要數肖像和紀念碑雕塑。他先後雕塑了175座胸像和騎馬像,其中著名的有立於華沙的《哥白尼像》(1823)。
斯圖加特的《席勒像》(1835)、劍橋三一學院的《拜倫像》(1829)等。托爾瓦德森於1838年返回哥本哈根,丹麥政府授予他皇家美術學院教授職銜,還專為他籌建托爾瓦德森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於1848年正式建成開放。
館內陳列著他的數百件繪畫和雕塑作品。印象派展廳開始了...畢加索的畫。大師就不說了,你讓雲落分析這畫多好雲落是沒那水平的,只能告訴大家畢加索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
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誌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這幅畫在以後的十幾年中竟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至還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設計、文學、音樂等其他領域。《亞威農少女》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畢加索與下面要說的喬治布拉克也成了這一畫派的風雲人物。
挨著畢加索的就是這幅喬治布拉克的畫,畫的是什麼恕雲落才疏學淺,只知道大哥是一位法國畫家。與畢加索早期作品屬印象派和野獸派。大師一直與畢加索合作,直到1914年,共同發起立體主義繪畫運動。
最早將字母糅合進繪畫,將顏料與沙子混合作畫和使用拼貼畫法。晚年作品包括靜物畫和風景畫,風格漸趨現實主義。他的影響實際上並不比畢加索小。並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
布拉克和畢加索在分析立體主義時期所作的作品,風格非常接近,以致於擺在一起難辨孰人所為。這在藝術史上是極其少見的現象。兩人不僅畫法相同,而且所選題材也十分相似。他們都偏愛畫樂器。布拉克在畫中對於物象的分解,要比畢加索更加極端。
他多數是在靜物畫中進行這種分析形體的實驗。這也許是因為靜物畫對他說來較少約束之故。美術館的餐廳都這麼有情調,真棒。紀念品商店。可惜坐船坐的頭重腳輕,逛到這已經快體力不支了,草草是收兵趕赴諾貝爾和平中心。
行走在奧斯陸。漂亮的白房子。這咖啡廳會找地方,城市公園邊上。滿眼的蕭瑟~後面是奧斯陸國家劇院。和歌劇院的風格迥異啊。有趣的鴨子布偶吧。城市中心公園。去諾貝爾和平中心的路上偶遇奧斯陸市政廳,哈哈。
這是正面,網上的圖片很多都是在海峽拍的背面嘛。市政廳兩邊的漂亮建築。這樓修的十分漂亮。上面的旗幟迎風招展啊。這地方藏風聚氣,建築造的也很講究風水嗎,萬宗同源。市政廳是這座海洋城市的政治中心。
由挪威的藝術家們從1900年至1950年不斷的裝飾和潤色才得以完工。它全面的向人們展示了挪威的歷史、文化以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這座磚紅色的建築於1950年為慶祝奧斯陸建城900年而建,布局為凹字形,周圍有大量雕塑。
表現了挪威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市政廳邊上的大樓,北歐的建築外表樸實無華,線條非常流暢,內部異常明亮、開闊、舒適,創造出了冰天雪地之中的人造環境。峽灣的海鳥,冰與火之歌——群鴉的盛宴走了一整天下午4點終於到了本站最後一個景點。
諾貝爾和平中心NobelsFredssenter,該中心於建成,由奧斯陸市政廳附近的舊火車站改建而成。是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