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四百七十二章 少年中國說
正是四月初夏,屋子裡不算特別炎熱,面對趙駿的注視,蘇軾兄弟有些手心流汗。
倒不是感覺到了壓力從而汗流浹背。
事實上趙駿目光親和,面容儒雅,微微笑著,讓人感覺到一股說不出的親切感,絲毫沒有讓人充滿壓迫。
但蘇軾兄弟還是非常緊張,不是看見大人物的那種緊張,而是看見崇敬對象時的激動。
就好像後世大把有人如果穿越到了民國,哪怕都要爬到延安去一樣。
若能見到教員和伍豪,估計也跟蘇軾一樣激動。
如今趙駿已經是一個傳奇。
在民間的威望非常高,執政十多年來,大宋百姓不能說是家家富裕,但也能說得上是吃喝不愁。
能讓百姓吃飽飯,在古代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特別是災荒年月,朝廷能夠做到賑災糧及時下到每個災民手中,不餓死一個人。
遇到特別大的災荒,趙駿更是會親臨現場鎮守,給予百姓無比強大的安全感。
古代百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淳樸的。
他們有自己的小農式狡黠,會撒謊、會耍無賴,也更會封建迷信,人云亦云,少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但同樣的,他們也有自己的質樸。
誰讓他們吃飽飯,誰讓他們穿暖衣,他們就信奉誰,就愛戴誰,願意為那個讓他們吃飽穿暖的人拋頭顱灑熱血。
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
而趙駿就做到了這一點。
關心民間百姓的生活,積極為百姓謀福利。
如此他在民間的威望可見一斑。
現在親眼見到了這個傳奇一樣的人物。
對於蘇軾兄弟來說,自然充滿了激動和緊張。
當然。
如果能見到他心中更崇拜的魯迅先生,那就更好了。
「明允,這次你回來的正是時候啊。」
趙駿笑道:「如今國家興盛,正是冉冉升起之時,各方面都需要人才,你要是再不回來,就是社稷的損失了。」
「謝知院掛念。」
蘇洵連忙說道:「下官在家中為父守孝,荒廢度日,知院卻能記掛著下官,令下官沒齒難忘。」
趙駿擺擺手道:「為父親守孝是應該做的事情,孝之一道,當是中華傳統之美德。」
「只是.」
說著他又面色沉重道:「我幾次行走天下,深入民間,卻發現很多人其實不配為人父母。在江南溺嬰之風盛行,甚至還有把子女供奉給邪教者,令人不齒,在這一點上,我希望能聽聽你的看法。」
蘇洵是個聰明人,稍微思量過後,就知道趙駿應該是有新東西想要推出,便說道:「下官私以為,孝有至孝與愚孝之分。至孝者,父母相愛子女,子女亦敬愛父母,此方為天倫之樂。若父母惡毒,虐待兒女,甚至賣兒賣女,子女又何必為父母盡孝?」
「不錯。」
趙駿點點頭道:「《史記》記載舜的父親、後母和後母生的異母弟象要害他,他卻始終保持對父母的孝順,對弟弟的悌愛。這大抵是司馬遷編造出來的故事,因為漢朝以孝治天下,然也因此催生出了很多愚孝,如「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有問題的,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難道為了父母,就要把兒子殺掉?」
他搖著頭說道:「像這樣的宣傳,充斥著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真正孝順在我看來,絕非如此。」
蘇洵接著他的話說道:「民間有句話叫,「生而不養,斷指可報;有生有養,斷頭可報;無生有養,無以為報;不生爾養,百世難報。」此當是孝道至理。」
「嗯。」
趙駿滿意地看著他道:「明允這些年在家中看來也一直沒有丟下學問。」
蘇洵忙道:「都是知院教誨,當年知院說,要拋開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質。下官這些年學習經文,在這句話的引導下,亦是明悟出了很多道理。」
「很好。」
趙駿笑著對蘇渙說道:「看來明允這些年確實還在飽讀詩書經義,沒有把功課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