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學 第七百二十章 學習的用處
「把這個乘法口訣表,送到國子監。」李世民低聲說道。
張公瑾回道:「之前也給國子監送去過,孔穎達也收下了,但是國子監的學子……」
李世民頷首道:「國子監的學子怎麼了?」
張公瑾看了一眼窗外說道:「孔穎達老夫子見過這個乘法口訣表,也知道這個口訣表的用處,但是學子不同,涇陽的學子都是一些普通村民的孩子,這些孩子淳樸,乾淨得就像一張白紙,他們也好學。」
「但是國子監的孩子不同。」張公瑾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臉色接著說道:「國子監的孩子都是權貴子弟,如今數術精通者甚少,更多的孩子喜歡看經義,史書,或者儒書。」
李世民皺眉說道:「不願意學數術。」
張公瑾點頭道:「數術一門,艱澀難懂,學起來非常的困難,想要精通更是難上加難,學著很吃力,而且學會了還不一定能夠當官,權貴子弟在國子監讀書只是為了做官而已,至於他們學了什麼不重要,只是與入朝為官繼承父輩的衣缽有關。」
「這樣的孩子,想要他們真正精通數術,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聽張公瑾這麼一說,李世民也明白了原因,隨即一想,其實數術的用處很多,不論是行軍打仗,還是統籌計算,都需要數術水平。
張公瑾又說道:「數術一門對很多人來說不需要太精通,但涇陽的孩子不一樣,涇陽的很多的孩子學數術並不是為了做官,大多數孩子之所以在這裡讀書也是為了學本事,好讓她們將來可以有一門本事來謀生。」
李世民笑著說道:「這麼好的本事就是為了謀生?」
張公瑾點頭,「陛下有所不知道,如今涇陽十五歲左右的孩子,也就是李正教出來的第一批孩子,李淳風道長所帶的孩子有七個其數術造詣已經到了數術大家的水平,甚至和李淳風相差無二,這也導致了李淳風需要一邊學一邊再教那些孩子,不然以那些孩子的成長速度,怕是以後李淳風會沒有東西教。」
「褚遂良那邊的好一些,書法需要靠積累和積累,還有孫思邈的醫術也有一群孩子跟著學,孫思邈的醫術更難學但孩子們只要學習一些皮毛就可以用行醫謀生,學子最多的是閻立本,閻立本的工匠學習是最立竿見影的,學會之後就可以自己出去找活干,也算是一本謀生的本事,跟隨學子最少的是臣。」
說到這裡張公瑾長嘆一口氣,「有時候想想臣有什麼可以教給這些孩子的,臣大多數教的都是一些禮儀和為人,可以讓孩子們出去之後與人打交道可以懂一些人情世故,以及一些基本的禮儀。」
李世民稍稍點頭。
「涇陽書院的存在意義是為了給孩子們的以後謀出路,是為了讓孩子們有立足之本,但是國子監的孩子們,他們讀書就是為了做官,一切與做官無關的事情他們都沒有興趣,若是國子監的孩子不能做官,他們出了國子監之後將會沒有謀生的本事,而涇陽的孩子有謀生的本事,只要這些孩子學有所成,出去之後,只要有一個落腳之地,這些孩子就能自立根生,也不用靠著父輩種田謀生。」
李世民感慨著說道:「要說教書育人,國子監一直以來秉承的做法是不是錯了?」
張公瑾低聲說道:「國子監沒錯,只不過涇陽書院,更適合窮苦的孩子,涇陽這樣的書院更適合寒門學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最缺的是什麼,就是一門可以謀生的本事,並且可以讀書認知,臣以為李正建立這座書院,就是為了給這些孩子們謀生。」
書院裡傳來嬉笑聲,原來是一群孩子上完了課都跑出來了。
張公瑾又帶著李世民逛了一圈村子。
來到村口,這裡是涇陽護衛隊,還有一群六七歲的孩子們正在軍訓。
「這是村子裡每個孩子入學之前都要進行的訓練,經過為期半個月的軍訓之後就可以進入書院學習。」張公瑾解釋道:「讓孩子們在這裡軍訓是為了鍛煉孩子們的心性,這裡的孩子學習站姿,坐姿,以及體能,紀律,養成更好的習慣。」
李世民瞧著一群孩子們在陽光下站得筆直說道:「確實,這樣挺好的。」
在村子裡逛了一圈,等到傍晚的時候,李世民來到李正家中。
小兕子見到李世民便跑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