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漢中祖 第二百七十八章司馬懿
公元233年,青龍元年,十一月。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時值初冬,寒風凜冽,關中大地一片蕭索的景象。魏軍將士都穿上厚重的冬衣戎服,哈著白氣,在魏軍將帥的指揮下操練起來。
司馬懿身著玄色勁服,捋著鬍鬚,看著校場上的這一切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
自從曹真兵敗高平城,曹魏關中軍團精銳折損嚴重,而且整個中高層將校更是傷亡慘重,基本斷層。而且加上連連征戰,又遇洪災,關中百姓四散而逃,積怨久矣。
若不是大漢涼州未定,國內百姓也困苦不堪,諸葛亮早就揮師東進,征討關中。
在此情況下,司馬懿入駐關中力挽狂瀾。先是安民,拿出軍糧先行救濟關中百姓,使百姓安定,恢復生產。
以『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為策,延建成國渠,灌既良田數千頃,進行兵屯。幾年間,獲得糧草數千萬石,足以國實,使關中軍士無需為糧草而煩。讓各地修築城池,冶煉兵器、甲胃,以供軍用。
同時從天下其他州郡抽調將士,與原關中軍團將士混編,選拔優秀者為將校,如樂綝、孫禮、夏侯霸、郭淮、鄧賢、李輔等人。讓他們各領將士,精練士卒,挑選勇者為精銳重建關中軍團。
樂綝,右將軍樂進之子,頗有父風,身先士卒、果毅堅毅實乃良將;孫禮,為人剛毅而有勇略,徐、豫二州地方太守,因抗吳功績顯著,調入關中軍團,司馬懿予以重用。
鄧賢、李輔二人,叛將孟達親屬,當時司馬懿攻上庸,此二人出門投降,致使孟達兵敗,結怨大漢。司馬懿念及於此,故將此二人調入軍中,以為將校。
至於原先調入關中的母丘儉,重新調回荊州,防備蠢蠢欲動的東吳。
也就說經過了司馬懿大刀闊斧的改動,原本被打斷嵴梁的關中軍團,快速地完成重組。通過三、四年的操練,各部將士精銳程度雖不能及巔峰時期的關中兵團,但稱為勁兵,亦或無不可。
同時曹叡派遣中軍屯紮於長安附近作為關中兵力的補充,又安排驍騎將軍秦朗率中軍兩萬駐紮在關中與洛陽中間,以為機動部隊。
就在司馬懿看著校場上操練的將士時,長子司馬師快步上前,低語說道:「父親,陛下來信!」
「嗯?」司馬懿拿過司馬師遞過來的書信,拆開看了起來。
司馬懿看完之後,將書信遞給司馬師,自己卻捋著鬍鬚思索。
「子元(司馬師字)以為如何?」司馬懿看著人頭攢動的魏軍將士問道。
司馬師抬頭看向司馬懿,臉色凝重地說道:「父親,東吳蠢蠢欲動,勾結江夏太守密謀反叛,我大魏南境戰火將起。恐諸葛亮或許亦將起兵進犯關中,陛下所問,可謂是關乎我大魏命門所在。以我所學,恐難以答之。」
曹叡欲在漢吳進攻時,自己率大軍救援一路,問司馬懿關中是否需要自己,或者說哪一邊更需要自己。
司馬懿踱著步子,說道:「以為父觀之,應行先易後難之策,吳國所恃者,無非水師之利,但步戰為其短。今舉兵北伐,是欲奪取江北諸地。江北諸地,以襄樊、合肥作為緊要之處,但此二城何其難下。」
「久攻不克之下,將士泄氣,孫權又聞陛下率大軍前往救援,其不敢野戰,必然喪膽而逃,屆時自退一路也!而西蜀則是不同,其北伐之心堅決異常,非輕易能退之。」司馬懿望著漢中方面,冷靜分析道。
「先前未得涼隴之地時,西蜀賊人步戰悍強,弓弩銳利無比,為天下強。又並涼隴之地,復建騎卒,以當地百姓為卒,其又有新式馬具相助,將不弱於我國。況且諸葛亮治兵嚴謹,將士驍勇,實乃強敵,不可攻,當以守為上!」
大漢的雙蹬馬鞍在高平城之戰時,被魏人察覺奧秘,被曹魏所得後。曹真、司馬懿發現其精妙之處,隨即巡視推廣向關中騎卒,並傳播於曹魏各軍。
司馬師跟在司馬懿身後,問道:「以父親之意,可是讓陛下可先退吳,屆時再派兵支援關中,以退諸葛亮?」
司馬懿嘆了口氣,說道:「派遣援軍且不言能不能擊退諸葛亮,但是若不先退孫權,我大魏邊境將無寧日也。故守蜀退吳,當為上策。」
司馬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