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劉備帳下,朝九晚五 第兩百零八章:黃敘水淹三軍
測試廣告1 汾水又南逕汾陽縣故城東,川土寬平,峘山夷水。樂筆趣 www.lebiqu.com
《地理志》曰:汾水出汾陽縣北山,西南流者也。漢高帝十一年,封靳強為侯國。
後立屯農,積粟在斯,謂之羊腸倉。
山有羊腸坂,在晉陽西北。
羊腸坂,又被稱之為中原地區的茶馬古道。
這條古道,蜿蜒在崇山峻岭間,在秦耀的前世,這條古道有著「北達京師」,「南通伊洛」的作用。
不知有多少擔山工,挑著煤炭,行走在這個腳邊就是萬丈深淵的崎嶇古道上。
「羊腸坂"因盤亘在山間、崎嶇纏繞似羊腸而得名,它事實上可以指代著名的"太行八陘"中的第二陘--太行陘。
太行山始於河南濟源,終於北京,加上余脈,綿延千里,盤踞在華北平原與山西黃土高原之間,平均千米的海拔宛若天然屏障,阻隔或者說維護著東西兩地。
清代著名地理學家顧祖禹稱之為"天下之脊","若夫或主或臣,建功立宗,尤顯聞於後世,則有決羊腸之險,塹此山之道"。
特殊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使得太行山成為古今戰爭爭奪的焦點: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塞北遊牧民族進入華北平原,需要先由山西北部穿越太行山;想要雄霸天下的帝王也需要踞太行而動。
但太行山受地殼板塊強烈擠壓,形成褶皺與斷裂,出現形勢險要的八條峽谷通道,即著名的"太行八陘".
"羊腸坂"所在的太行陘為"太行八陘"第二陘。晉啟南陽(覃懷即沁陽一帶,在春秋戰國時稱南陽)成霸業,秦奪南陽爭天下,光武經略河內主中原,爾朱氏丹道起兵反北魏,宋太祖掌控懷川統天下,無不說明了其重要性。
從政治戰略的角度上講,"得中原者得天下"、"得覃懷者得中原",然而如果不占據太行天塹只會使"得覃懷者"陷入腹背受敵的窘況,而占據太行陘便可實現其"南控虎牢之險,北倚太行之固"的政治戰略企圖。
(ps:覃懷為夏朝地名,即為此時袁紹盤踞的河內郡。)
太行陘大概形成於戰國之前;從戰國時起,與軹關陘和白陘成為由并州入司隸的交通和戰略要道。
但自宋代以後,遊牧民族南下中原,改走河北平原,太行陘和軹關陘、白陘一樣,逐漸為兵家所輕。
羊腸倉作為曾經的一大糧倉,羊腸坂又作為西北方向的敵人南下的交通要道。
在匈奴南遷之後,如今早已廢棄,在這塊地方,只有一座低矮的城池,稱之為汾陽城。
若秦耀在此,一定會記得,這個在他前世,被稱為汾酒之鄉、核桃之鄉、小米之鄉、廚師之鄉和華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有名城市。
而如今,這只是一座破爛不堪的小城池罷了!
黃敘奉命領兵九千,把守羊腸倉之後,便屯兵於汾陽小城,以據匈奴之患。
背靠太行山脈,黃敘縱使只有兵卒不過萬,依舊在面對當於骨都侯南下的兩萬兵馬之時嚴防死守。
在得知晉陽被圍之後,小將黃敘幾度打算放棄羊腸倉,抽調兵力回援。
奈何,對方似乎知曉己方這邊的形勢,幾度派人攻打,企圖越過汾陽城,進入羊腸坂!
黃敘沒辦法,此時抽調兵力回援,無異於將這交通要道拱手相讓,只得按照原有部署,幾番擊退來犯之敵!
黃敘深知,以己方分派而來的九千兵馬。
共有三千弓弩兵,五千步兵和一千的大盾兵,依靠山川地勢之利,尚能阻敵於外,但若急於求成,於平原一戰,在對方那些如狼似虎的悍卒鐵蹄之下,將是自取滅亡也!
多日來的攻防戰,也讓黃敘看到了對方南下的決心,更是堅定了他必須堅守住這個晉陽北門戶的信念!
至於晉陽之危,他只能選擇相信主公和幾位先生能夠作出相應對策!
連日來的焦灼戰,打的雙方都是筋疲力盡,仿佛天公都看不下去了,給這場打得火熱的攻防戰降下了一場大雨!
雙方罷兵。
當於骨都侯率領部下在汾陽城西北方向的地勢平坦開闊處紮下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