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霸王孫策 2、投石車
更新:08-10 00:14 作者:張良字子房 分類:軍事小說
readx; 歷史上,孫紹並不是孫策的嫡子。
孫策之所以選擇孫權作為繼承人,除了無奈之外,或許也有因為孫紹不是嫡子而難以服眾的考慮。
畢竟,從某種角度上來講。
萬一孫策突然去世,顧瀅為孫策生下了嫡子,那麼起碼吳郡顧氏將會極力穩固江東利益集團。
所以,孫策有理由高興。
而同樣高興的還有吳夫人和吳郡四姓。
吳夫人高興自己馬上就會有第二個孫輩,而吳郡四姓則高興於和孫策更加穩固的關係。
孫策雖然很高興,卻也不能拋下自己繁忙的公務不管。
三月份就要開戰了,孫策需要清點糧倉武庫,檢閱兵馬。
為了能夠迅速攻克廣陵郡,孫策專門命馬鈞研製了一種秘密武器。
準確的說,這種秘密武器是孫策結合自己的記憶並根據現在的武器由馬鈞進行改進而生產出來的。
這一日,孫策便來到了這一秘密武器的生產工坊。
在距離吳縣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土圍子圍起的巨大工地。周圍遍布著警戒的士卒,看守極其嚴密。
這就是生產這一秘密武器的地方。
說是秘密武器,不過倒也不是什麼稀罕物件兒。
簡單來說,就是投石車。
投石車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是攻城的重要武器,有時候往往能夠改變一場戰爭的勝負。
中國的投石車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
最初的投石車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槓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系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槓桿原理將石塊拋出。
中國戰爭史上投石車首次大規模使用,應當是李信攻楚,楚軍秘密準備了大批投石車,當秦軍渡河時突然同時發射,無數尖利的石塊烏雲般砸向秦軍,二十萬秦軍全面潰敗,李信自己也兵敗自殺。後來秦國名將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才攻下了楚國,可見當時投石車的威力。
隨著技術的發展,投石車也越來越先進。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太祖(曹操)乃為發石車,擊(袁)紹樓,皆破。紹眾號曰霹靂車。」其中記載的霹靂車就是當年楚軍使用的投石車改進版。
此後,中國的投石車在宋代到達高峰。
宋代兵書《武經總要》中說,「凡炮,軍中利器也,攻守師行皆用之。」
《武經總要》中詳細介紹了八種常用投石車,其中最大的需要拽手250人,長達8.76米,發射的石彈45公斤,可射90步(宋軍制換算成現代單位就是140.85米)。
然而,據歷史學家推測,《武經總要》可能是出於保密或者故意誤導敵人的目的,將發石車的射程大大縮小了,實際上根據別的古籍記載和現代科學計算模擬,這種投石車的發射距離不少於500米。
金國在滅亡北宋的汴京之戰中,一夜之間架設拋石車5000餘座,在汴京長達50里的城牆外同時向心突擊,金軍發射了無數的石彈,以至於汴京郊外當時竟然再也找不到石塊!
這個時代的攻城戰相對來說比較困難。
應該說,一直到火炮的大規模應用之前,攻城都是比較困難的。
但是,投石車的應用則大大降低了攻城的難度。
尤其是大量攻城車的集中投擲,那效果並不比近代戰中火炮齊發的威力小多少。
史書中記載孫策攻打廬江,兩年城池方破。袁紹攻打公孫瓚的易京之戰,也是連年難以破城,最後不得不以挖地道的方式才最終破城。
由此可見,此時攻城的難度有多大。
當然,舒縣城和易京城都是堅城大城,相對難以攻破。
所以,孫策想要迅速攻克廣陵郡,就必須大規模的製造投石車。
在孫策前世的記憶中,投石機可以分為三種。即人力機、扭力機和配重機。
人力機,是純利用人力的投石機。是用人力在遠離投石器的地方一齊牽拉連在橫杆上的梢(炮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另一端系以許多條繩索讓人力拉拽而將石彈拋出,炮梢分單梢和多梢,最多的有七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