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霸王孫策 33、大軍班師回秣陵
更新:08-10 00:14 作者:張良字子房 分類:軍事小說
readx; 6月20日,孫策終於率領大軍回到了秣陵縣。
江邊,孫策的座船緩緩靠岸。
孫策踏著船板,上了岸,踩在堅實的大地上,看著不遠處巍峨的城牆,嘴角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意。
秣陵城看上去已經頗有幾分大城邑的氣象了。
雖然與長安,洛陽等大城無法相比。但在孫策看來,起碼與襄陽、鄴城可以一拼。
高大寬廣的城牆,看起來十分雄壯。
條石為基,夯土為心,青磚為皮。
城頭之上,每隔十個城垛便有一桿大旗,旗上書著一個大大的「孫」字。
孫策相信,過不了多久,城頭上還會多出來不少寫著「吳」字的大旗。
他有這個自信,算算日子,一旦等到北邊袁曹呂的大戰結束,也就是曹操迎奉獻帝的時候。
秣陵縣的城內建築依舊沒有完工,不過討逆將軍府倒是修建的差不多了,約莫已經建好了三分之二。
至於城內的其他建築,依舊在緊張的修築之中。
秣陵縣作為孫策計劃中的都城,未來吳國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然不僅僅是一座單調的枯燥的城池。
秣陵城還有許多附屬性的大規模建築。而正是這些建築,將會承擔著吳國文化中心的作用。
秣陵書院、岐黃書院和秣陵鬥獸場便是孫策給予厚望的三大文化建築,他們對於孫策在政治文化方面的改革將會有巨大作用。
首先,便是秣陵書院。
秣陵書院在孫策未來的計劃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板塊。
秣陵書院不僅僅是單純的文化意義上的學校,秣陵書院將會類似於歷史上明初朱元璋前期的國子監。
也就是說,秣陵書院將會成為孫策選撥國家幹部的一個機構。
用更加通俗一點的話來講,孫策將會通過秣陵書院來進行科舉制的試驗。
其次,便是岐黃書院。
孫策向來是一個自私的人,他之所以建立岐黃書院不過是為了留下華佗罷了。至於為什麼留下華佗?
那還用說嘛!自然是孫策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在這個時代,有了華佗就跟有了第二條命似的。孫策能不重視?
當然,孫策雖然自私。但是在滿足自己私慾的同時,孫策不介意為民族,為國家多做一些事情。
這就是建立岐黃書院的其他目的了。
一來,岐黃書院需要為孫策的軍隊培養大量的合格軍醫,以降低士卒負傷之後的死亡率。要知道,農業時代的士卒也不是隨便拉來一個農夫就能很快適應的。所以,每一個合格的士卒都是寶貴的,降低死亡率從某種角度上講,就是在提高孫策軍隊的戰鬥力。
二來,岐黃書院要對中醫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中醫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在後世卻遭到了一大批不肖子孫的質疑。誠然,中醫確實有許多不好的地方,但是並不應該全盤否定。在韓國和日本甚至其他西方國家受到熱捧的中醫,在國內卻遭到了難以想像的寒冰,這讓人心寒。
最後,便是秣陵鬥獸場。
秣陵鬥獸場表面上看,只是一個娛樂場所。
但是,秣陵鬥獸場將會從民族性格的角度來發揮影響。在鬥獸場之中,人獸相搏將會刺激人們的血性,使人們變得好戰。
同時,孫策規定,鬥獸場中的奴隸只能選擇漢人以外的民族。
也就是說,為了不影響鬥獸場的正常運轉,就需要大量的其他民族的奴隸。而這些異族奴隸,正是漢人擴張的動力。
秣陵鬥獸場,將會讓漢人變得更加有血性,更加好戰,也更加貪婪。
孫策並不認為好戰貪婪是一件壞事,一個民族要崛起,必然要踩在其他民族的肩膀上。好戰和貪婪,恰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動力。正是這種動力,促使這個民族不斷的向前。
漢人的歷史長達數千年。
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漢人或消滅,或同化了一個又一個的民族。
從一個黃河流域的小部落,發展到縱橫千萬里的龐大國家,靠的正是漢人的鐵與血,正是漢人的擴張,正是漢文化強大的吸引同化能力!
秣陵縣令步騭,作為秣陵城工程的總指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