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銀狐 第六十五章 漢末社會結構分析
今日宴會雖然認識了龐統徐庶等人,但對於沈晨來說,其實沒有什麼好喜悅的。
因為古人與後世來者的價值觀碰撞,衝散了這種認識名人的喜悅。
當他看清楚這些古代世家大族的真面目之後,就由衷地感受到了一種恐懼。
那就是作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觀在古代並未豎立起來。
雙方看待事物的道德標準有非常大的差異。
就好像二十四孝在後世大部分人眼中,應該都屬於陳規陋習的愚孝。
可時人眼中,卻是最高的道德標準。
難怪五胡亂華會發生。
扭曲的道德觀,再加上高高在上的世家名門從未把底層百姓放在眼裡。
當上層不把底層當人看的時候,當百姓淪為兩腳羊的時候。
你又何必奢望他們能夠為你們這些上層人拼死拼活保家衛國呢?
這讓他很擔憂。
然而在思考了很久之後,沈晨又最終還是將這件事短暫地拋之腦後。
畢竟後世的價值觀來源於基本道德觀,同樣來源於生產力足夠,倉稟足而知禮節,吃得起飯才能思考人生。
在這個戰亂的年代,你跟大家說底層百姓的命也是命,無異於對牛彈琴。
所以這場關於時政的討論很快結束。
眾人都是士子,又聊起了學術探究,沈晨也打起精神,不再聊三觀的話題,而是融入進去。
雖然三觀不同,但當全世界都是這樣的時候,自己反倒成了異類。
因此沒必要說些他們不喜歡聽的話讓人排斥。
午後,眾人酒足飯飽,又聊了許久,從天文地理到民生百態,從古代經典到今日時文,很快大家就變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等到雨停了,宴會也散去,王粲下午打算去一趟中盧縣拜訪一位朋友,潘濬他們則要回書院,徐庶送龐統回鄉里去,只有沈晨說是打算回城裡叔祖家。
酒舍給他們分別安排了車馬,沈晨到了叔祖家後,得知鄧洪外出訪友去了,他又不想回書院,便乾脆從叔祖家拿了一些臘肉作為禮物,讓府邸奴僕駕駛馬車送他去城西隆中。
諸葛玄到襄陽後就住在隆中,買了一些土地建造房屋,把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嫁出去後,他也輕鬆了不少,一個人撫養諸葛亮兩兄弟長大。
到隆中後輕車熟路地去敲門,開門的是諸葛家的奴僕小童,沈晨就問小童諸葛玄在哪裡,他要先去拜見長輩。
沒想到小童告訴他,諸葛玄也去訪友去了。
因為已經到了年底,州府休沐,很多官員都放假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收拾行李回鄉的話,都會趁著這個時間去走動一下朋友。
不過諸葛玄雖然出門了,諸葛亮兄弟卻在家中讀書,聽說沈晨獨自來拜訪,便高興地邀請他到後院。
沈晨把禮物交給小童後,跟著諸葛亮和諸葛均到後院來。
「阿晨,你卻是有一個多月沒來看我了。」
諸葛亮今年已經十五歲了,身高一米七四,體態極為修長,他熱情地帶著沈晨到了後院屋內。
「兄長在家裡看書嗎?」
沈晨看到裡屋正燒著炭盆,炭盆旁邊的地上鋪著蓆子,左右兩側的木板上擺滿了書,最近天氣寒冷,他就在家中燒炭取暖讀書。
諸葛亮盤膝坐下,點點頭道:「是啊,臨近年關了,叔父說過幾日去拜訪兩位姐夫,然後與姐姐和姐夫一同祭祀父母祖宗,所以這兩日就待在家中,不能出去。」
漢朝有非常隆重的祭祀文化,逢年過節,都必須祭祀祖先。而且過程還有一套儀式,比如沐浴薰香,不能出門,如果是寒食節的話,還不能吃熱菜。
沈晨就坐在他旁邊,說道:「嗯,過幾日我們也準備回黃門亭過年去,算起來咱們從徐州遷至荊州也已經兩年有餘,家鄉怕是回不去了